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就太太熟悉了,但是也都只是听说过,但是并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么这句话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什么呢?是否和我们想的那样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以前来分析揭秘学习看看吧!
《朱子语类》有云:
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道学问”;《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在朱熹看来,“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不是他自己发明的。朱熹认为,在传统儒家经典里已经蕴含了这种思想,而自己则是将其提炼和归纳。那么,在朱熹看来,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它们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1、“天理”即合规律、合道理
过去,一般人往往会把“天理”解释为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不错,“天理”的确包含着“三纲五常”,但“天理”绝不等同于“三纲五常”!
“天理”包含事物发展的规律、道理之义。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朱熹认为,天下的事物,都是有它的规律的。事物运行的常理;为人处世的道理;家庭生活的伦理……这些无外不是“天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天理”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具有规律的,是符合社会基本秩序的道理。
2、“人欲”——合理的欲求与无节制的欲望
朱熹的观点认为,“人欲”包含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是合理的欲求,一个是无节制的欲望。朱熹认为,合理的欲求不能算作是“欲”而应把其认为是“天理”。因此,朱熹主张的“灭人欲”显然指的是后者。
因此,朱熹提出的“灭人欲”不是要扼杀人,灭除食欲、爱欲等,更不是说要消灭人的进取心与上进心。
那么合理的欲求(或者是说“天理”)与无节制的欲望之间的界限是什么呢?
《朱子语类》有云:
有个天理,便有个人欲。盖缘这天理须有个安顿处,才安顿得不恰好,便有人欲出来。
朱熹认为,天理和人欲是相伴而生的。而“人欲”的产生是因为“天理”没有被安顿好。这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怎么理解“安顿”?
在我看来,“安顿”是人对“天理”的执行。对“天理”执行得好,那么“天理”就是被安顿得好。反之,若执行得不好,“人欲”就产生了。朱熹曾通过一个问答的形式来说明“天理”和“人欲”之间的界线。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这个问答,非常清晰地说明了“天理”与“人欲”之间的界线。正常的物质和生理需求是“天理”而非“人欲”。
一个人渴了想要喝水,饿了想要吃饭,那是正常需求,是“天理”。但,渴了,不仅要求要解渴,还要求要喝果汁;饿了,不光要吃饭,还要求要有山珍海味,那便是“人欲”了。因此,我们可以说,“天理”与“人欲”的界线是清晰的,但又像是一层薄雾,很容易越过。
控制思想,重振纲纪
朱熹生活在南宋时期。南宋是半壁江山,内忧外患。在内,社会各阶层矛盾尖锐,朝政腐败;在外,又有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南宋统治岌岌可危。
朱熹对传统儒家学说进行改造,并融入释、道等思想,继续发展理学思想,积极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南宋封建统治!
一方面,通过“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控制民众思想。做人要安安分分,在自己的位子上做好自己的事儿,不可坏了纲纪。
同时,让民众不要有过多的“人欲”。有吃有穿就好,不要去追求吃好穿好!“人欲”少了,社会矛盾自然也就少了。
另一方面,通过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规劝统治者要克制自己的“人欲”,不可贪得无厌。同时,要做到顺承天理,在其位谋其政,不可败坏朝政。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存天理,灭人欲”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方“良药”。
时至今日,“存天理,灭人欲”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呢?
尽管,“存天理,灭人欲”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提出,但其中仍不乏合理因素,能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尊重生态规律,维护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
朱熹宣扬要遏制不必要的欲望。当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类对自然无止境的索取,让自然环境伤痕累累。同时,自然环境的破坏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各种疾病随之而来等等。
因此,人类应该要克制自己过分的欲望,不可过分地向自然索取,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动态平衡。
2、国家公职人员应恪守本职,不可贪图私欲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因此,我们必须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存天理,灭私欲”。这里的“天理”是指为人民服务。国家公职人员是人民选出来的,是要为人民谋幸福的,而不是利用人民对其的信任,来谋求不正当的私利!
因此,要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素质的培养,坚决反对和打击腐败,保持国家公职人员的纯洁和先进。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提出的。不少人片面地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导致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但其也有积极的一面,如: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克制不合理的欲望等。这些积极的方面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经典,而且对于当今社会发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都知道,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这三个宗教均发祥于亚洲地区,在数千年的社会发展进程当中,随着战争、商业活动、移民、文化交流等等,推广到了广到了世界各地。其中基督教主要传播于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于西亚、中亚、南亚和北美一带,佛教则主要传播于南亚和东南亚
2021-03-26最近这个穿山甲又回到了大家的视野,穿山甲是真的惨,长那么丑还要被人吃,身上携带那么多病毒还要被人吃,真的是超多不要命的人,其实穿山甲一再被科学家证明了,穿山甲无任何药效,都是传言的,而且有更好的中药能代替了,下面也给大家推荐推荐这四钟中药吧!
2021-03-26其实小编并不太想说这些血统啊,姓氏啊,其实这些都是一些比较陈旧的思想,现在就讲一个平等,不存在什么高贵不高贵的,都不是问题,但是有的时候需要做一些研究,看看这些血统说到底存在不存在,所以大家看看就好,不要太当真,最近给大家把中国的血统最高贵的姓氏做了一个排名,大家速度来看看分别是哪些吧,感兴趣
2021-03-26百鸟朝凤其实是在婚宴上使用的,但现在很多人受百鸟朝凤影视剧的影响,认为应该是德高望重的人归白用,其实只是电影艺术性的一个变化。“百鸟朝凤”所表达的意思是百鸟前来朝、照见的意思,可不是百鸟奔丧。百鸟朝凤是一种民间打击乐合奏,被称为鼓吹乐或古乐。早期的时候该音乐流行于河南、山东、河北
2021-03-26说到中国的国粹其实也还是有很多很多这个知识点,也非常的讲究,最近说的比较多的是戏曲表演里面的,戏曲表演里面有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那么这个其中的做指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2021-03-26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tōng。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
◆你知道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的生平过得如何? ◆你知道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你知道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你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不是莽夫,详解张飞的才华 ◆你知道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期成天沉迷于酒色 史官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导读: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
◆你知道嫦娥玉兔桂花树故事,相关传说给大家介绍介绍 ◆你知道月球上的女尸是嫦娥吗?很显然不是了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含多个版本) ◆你知道逢蒙杀羿的故事简介 逢蒙为什么要杀死后裔 ◆你知道后羿的故事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导读: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你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那么他的皇后是谁? ◆你了解刘备借荆州的真实过程是怎么样的? ◆你了解刘备是如何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的? ◆你了解历史上袁绍为什么会愿意放刘备走?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你知道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 ◆你知道历史上车臣活割俄罗斯士兵头是真的吗? ◆你知道二战是谁救了中国?有太多太多 ◆你知道世界十大禁用武器有哪些?一个比一个可怕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表达的什么意思?附全诗翻译和典故 ◆晚夜微雨问海棠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晚夜微雨问海棠,暗香蚀骨话离殇全诗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穿厚就行了 ◆蒙古人西征白人妇女描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