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TOP星球历史网,为您展示全球历史知识 / 清朝 / 三国 / 明朝 / 唐朝 / 汉朝 / 古代 / 宋朝 / 曹操 / 诸葛亮 / 刘备
logo
您的当前位置:TOP星球历史网 > 传统文化 > 登鹳雀楼有什么人生哲理 登鹳雀楼特点介绍

登鹳雀楼有什么人生哲理 登鹳雀楼特点介绍

时间:2021-05-26 16:29:13来源:本站整理阅读:391

实际上《登黄鹤楼》,是告诉世人要有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人生态度,不知道大家在读这首五言绝句时,有没有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玄外之音。很多人对《登黄鹤楼》的解读,还是停留在表面,其实整首诗包含的寓意非常深刻。今天正好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登黄鹤楼》的特色,各位要是感兴趣的话,欢迎来了解看看,也可以留言写下你自己的感受。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登鹳雀楼有什么人生哲理 登鹳雀楼特点介绍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1、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39岁时即兴而作的五言绝句。那时,刚好他辞去衡水主簿的职务回山西老家绛州,悠游到蒲州(今山西蒲县)登上鹳雀楼时,看到太阳依傍着中条山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的壮观景色,便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很自然地表达了"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还得再登上一层楼"的浅显道理。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全诗仅二十个字,没有生僻字出现,用语也不深奥,可谓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更厉害的是,就是这看似普通的四句诗,却是平中见奇,推出的道理虽然浅显,但提炼得无缝对接,很有画面感。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前两句写景,描绘出诗人登上鹳雀楼,一览夕阳西下黄河入海的磅礴气势与壮丽景象,是那样的雄大与厚重,给人"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感。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后两句写意,出人意料地笔锋一转,将所见之景、所见之势与生活中的哲理巧妙地连接起来:要想看得更远,就得"更上层楼",站得更高才行。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全诗通过流畅的语言,表达很明白的意思。直抒胸臆却又将意境显得十分浑厚深远,似有意犹未尽之感,又给人没有设限的无尽想象。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难怪有诗家为之高度评赞,说这首诗"它有一个好处,就是写出了画面之外的东西",让人回味无穷。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登鹳雀楼有什么人生哲理 登鹳雀楼特点介绍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2、两两对仗,注重压韵

此外,《登鹳雀楼》这首短诗的亮点,还在于兼备两个鲜明的特色。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一是手法上两两对仗,这在《唐诗三百首》所收录的36首五言绝句中,是唯一的一首。一般而言,唐诗"五绝"并不要求对仗,能有一联对仗就很好了。然,这首诗却是最顶格的要求: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一、二句用的是非常严格的"正对"。"白日"对"黄河","依"对"入","山"对"海","尽"对"流",属相同,对仗工整,将所见景象的雄大、厚重有力地呈现出来。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技巧也十分娴熟讲究,避免了枯燥古板式的说理,而是非常励志地讲了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既显示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暗藏努力向上的力量,在字里行间中或明或隐地迸发出来。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比起柳宗元的《江雪》,则是不同的愿景不同的画面,创作手法上也有差别。"千山鸟飞绝,万尽人踪灭"这两句在对仗上一致,不分伯仲,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没有这样严格的要求,尽管也是自然导出哲理却偏向于洁身自好的孤洁品质了。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五绝"中拨得头筹实属无可厚非,以致《唐诗别裁》给予这首古诗高度认可:"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二是注重压韵。照唐时汉语发音的特点,《登鹳雀楼》这首诗第二句"黄河入海流"最后一个字"流",与第四句"更上一层楼"的"楼"字,是押韵的。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故这首古诗,还兼具诗歌的"音韵美"与"形式美"。可以说,它既有写景之中的"理美",也有写意之中的"情绪美",二者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景与意的高度融合,显示出客观与主观的和谐统一。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由此而言:《登鹳雀楼》的确是压鼎诗坛的千古力作,大家们也只能望其项背。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登鹳雀楼有什么人生哲理 登鹳雀楼特点介绍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3、另有不同凡响的玄外之音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人到中年时,登上古蒲州城外黄河岸边的鹳雀楼即兴写下的诗篇。出生于公元688年的王之涣,其实一生坎坷,没有做多大的官,也只活了55岁,卒于公元743年。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难能可贵的是,王之涣并没有因为自身坎坷的经历而颓废,而是秉持特有的乐观豪迈精神,这是盛唐了不起的人文特质。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他这首诗,就显示了这样的正能量。除了励志外,更有不同凡响的玄外之音,让你不畏艰难昂扬向上: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那就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怀。毕竟岁月匆匆,年华易逝,人生不过百年,登高望远,更需不畏艰险;面对困境,更要不断激励自己,不断振作起来,才能"更上一层楼",不因岁月无情的离去而伤感,不因万境归空而一无所有空悲切。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正是《登鹳雀楼》有这么多元的内涵,杜甫在24岁时仿作的"五律"《望岳》,尽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还是略逊一筹;王安石在29岁时登飞来峰,也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说理,但强调的却是撇开遮眼的障碍物,境界上欠了些;苏东坡47岁登庐山而写下的《题西林壁》,在意的点重在明理:无论怎么看,庐山还是庐山。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可见,诗人的经历不同,站的角度不同,立意也就不同,即便是一样的题材,表达的意蕴及境界还是有所差别。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即便大唐果州刺史畅当写下一样的《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写得也很壮阔,也很经典,还是"只识弯弓射大雕",显得单薄了些。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是为记。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O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QqHTOP星球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TOP星球历史网标签: 登鹳雀楼王之涣 上一篇: 沁园春·斗酒彘肩原文及赏析 下一篇: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的故事典故介绍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看剧学史 / 华夏历史 / 世界历史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