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退休之后会去哪里?为什么大部分都选择回老家不留在京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古往今来,故乡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无论你是达官贵族、富豪巨贾还是贩夫走卒、奴仆杂役,只要你生活在他乡,就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即“游子”,所以才会有“低头思故乡”的落寞,有“他乡遇故知”的欣喜,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激动以及“近乡情更怯”的复杂心境,即便你在他乡功成名就,也会生出“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感慨。没有人喜欢客死他乡,所有人都期盼叶落归根,这是数千年来刻在骨血中的故乡情结。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古代官员退休之后,很多都选择回到老家,而不是留在京城或者就任地,无论京城多么繁华,就任地多么风景宜人,始终还是故乡的云更飘逸、月更圆、水更甜、山更迷人、人更可爱,即便是脚下的大地,都是故乡的更踏实。
当然关于古代官员告老回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这就需要对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官员的退休并不是说到了规定的退休年龄就会让你自动退休,尤其是天子脚下的官员,这其实是需要官员自己上书申请的,皇帝肯放你退休,你就能退休,皇帝不肯放你退休,你就只能继续在任上干,即便让你隔五天上一次班也不会让你退休,所以古代不乏有“卒于任”的情况,即有些官员直接死在了任上。
官员们请求退休这件事在古代一般有这么几个说法,比如乞骸骨、致仕,通俗点说法就是告老还乡。不过致仕和乞骸骨之间又有不同,致仕即正常退休,到了规定的退休年龄,然后申请退休,而乞骸骨则是因为生病啊或者什么的原因提前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当时规定的退休年龄是七十岁,有“大夫七十而致事,老于乡里。”的说法,此处的致事就是退休的意思,到了唐朝时期,致事一词被致仕取代,后来一般都是用致仕来表示退休。而七十致仕也成为很多朝代的一个法定退休年龄。在这个法定年龄之前,官员不想干了,或者身体上有了损伤,或者心理上有了倦意,都可以上表乞骸骨,回老家安度晚年,如果到了退休年龄,就申请致仕。
唐朝时期就形成了完整的致仕制度,官员到了退休年龄就上表请求致仕,然后皇帝会挽留,以示皇帝对官员的认可和重视,而官员呢则再三请求致仕,以示年龄大了就要退位让贤,绝不尸位素餐。这样一番互动,你好我好大家好,然后皇帝准许你退休,退休之后的生活也是很有保障的。唐朝宰相在致仕或者乞骸骨之后还可以定时参政议政。
当然也有些官员,皇帝无论如何也离不开的,所以致仕的请求一再被驳回,所以官员只能为国家服务到皇帝准许你退休或者直接到死为止,这样的情况是极少的,也是有悖于人的。一般情况下,皇帝对于致仕以及乞骸骨的请求都是按照致仕制度批准的,或者根据官员的身体情况拖个几年,最后还是会尊重官员的要求。
比如,唐初名将李靖在64岁的时候因为足疾请求致仕,李世民准了李靖的请求,然后加授李靖为正二品的文散官特进,准许李靖在家中休养,每两三天参与一次宰相议事。后期他还挂帅征讨土谷浑。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是皇帝逼着官员乞骸骨或者致仕,比如唐初名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确实曾立下大功,尤其是在玄武门之变中,不过后期李世民登基之后,尉迟敬德有点自恃功高,看不起文臣,常常弄矛盾,即便是在朝堂上也不避讳和文臣争吵,而且还险些打瞎了李道宗的眼睛,后来李世民就数次警告尉迟敬德。尉迟敬德58岁的时候就上表乞骸骨,李世民授予他从一品的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然后准许他每月初一、十五进宫朝拜。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想钻制度的空子,比如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八十岁了还不肯上表请求致仕,还闹出了大笑话,858年,正好八十岁的柳公权参加元旦朝会,将给皇帝上的尊号叫错了,被御史弹劾,当时的人都恨他不致仕,他老人家硬是又坚持了两三年才致仕,然后八十七岁那年去世。
而另一个例子就是唐朝的宦官杨复恭,当时唐昭宗下了杨复恭的兵权,杨复恭以致仕要挟唐昭宗,没想到唐昭宗愉快的成全了杨复恭,杨复恭一气之下让心腹把宣旨的使者给杀了,然后自己跑到商山藏了起来,可以说是相当的不体面了。
而致仕后的去处通常也是一个大问题,很大一部分人都选择回到了老家,其中上文说的“落叶归根”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常老家还有亲人,于是他们在退休后就回到老家去生活。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原因,比如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退休后就想回到老家图个清静安度晚年;再有就是在京城,天子脚下,如果退休后还留在京城,生活同样还是战战兢兢的,还是处在是非之地,皇帝不放心你,朝中官员还会经常骚扰你,一个处理不好,还是会卷入权力斗争中去,得不偿失;再有就是有些是皇帝勒令你退休的,就是希望你交出手中的权力,远离京城,过上另外一种生活。所以,很大一部分官员在退休后,就踏上了回故乡的路。
但也有一些官员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即便是退休后也留在京城生活,他们或者在故乡早已没有了亲人朋友,或者在京城生活惯了,并不愿意离开,也或者即便是退休了,皇帝也还需要他们,于是就留在了京城。但留在京城的生活并不怎么好,比如尉迟敬德,在乞骸骨后的十六年里,为了让李世民放心,他不与外人往来,自己躲在家中炼制金石丹药,修建园池,演奏音乐,自娱自乐,直到去世。李靖同样也是,在乞骸骨之后参与了土谷浑之战,被有心人诬陷谋反,李靖不得不闭门不出,不见宾客,即便是亲戚也不能妄进家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少年中国说》的事情,真的非常的重要了,很多人估计都听说过,也有很多人估计会和那个音乐搞混淆了,那么这个少年中国说全文的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有没有这个注音版本呢?下面小编将要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了,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
2019-08-23炎帝和妻子(赤水氏的女儿听訞)《山海经》第18卷《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先
2019-08-23最近小编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诗句,那就是蛤蟆本是痴情种,敢为红颜惹恶人,这一看就只是其中的一句话,那么这一句的全诗又是什么呢?蛤蟆本是痴情种敢为红颜惹恶人的一句又是什么呢?蛤蟆本是痴情种敢为红颜惹恶人全文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2019-08-23最近很多人对这个什么是河西走廊相关的问题很感兴趣,那么很多人要问了,到底什么是河西走廊呢?为何说这个核心走廊这么重要呢?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值得讨论,下面我们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就继续往下看,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期待你的加入哦。
2019-08-23旱船是什么活动?旱船起源于唐代天宝年间,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旱船是用竹条、木条、彩绸编扎成彩舫,四周用绸缎围合,面用木条、绸缎搭篷。表演时以吹鼓乐伴奏,一人乘船扮演女子,用彩带系船驾于
2019-08-23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tōng。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
◆你知道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的生平过得如何? ◆你知道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你知道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你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不是莽夫,详解张飞的才华 ◆你知道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期成天沉迷于酒色 史官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导读: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
◆你知道嫦娥玉兔桂花树故事,相关传说给大家介绍介绍 ◆你知道月球上的女尸是嫦娥吗?很显然不是了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含多个版本) ◆你知道逢蒙杀羿的故事简介 逢蒙为什么要杀死后裔 ◆你知道后羿的故事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导读: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你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那么他的皇后是谁? ◆你了解刘备借荆州的真实过程是怎么样的? ◆你了解刘备是如何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的? ◆你了解历史上袁绍为什么会愿意放刘备走?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你知道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 ◆你知道历史上车臣活割俄罗斯士兵头是真的吗? ◆你知道二战是谁救了中国?有太多太多 ◆你知道世界十大禁用武器有哪些?一个比一个可怕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表达的什么意思?附全诗翻译和典故 ◆晚夜微雨问海棠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晚夜微雨问海棠,暗香蚀骨话离殇全诗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穿厚就行了 ◆蒙古人西征白人妇女描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