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星空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北宋第一奇人陈抟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中华上下五千年,出现过的奇人异事数不胜数,或能够幻化成风,或能够七十二变,流传至今的传奇人物各个身怀绝技,胜似神仙。在宋朝也有一位神奇的人,他不能呼风唤雨,也不能腾云驾雾,唯一的特长就是能睡,号称“睡仙”,不仅寿命长,还能预测未来,他就是陈抟,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正史都有记载。
大器晚成科举失利 隐居武当潜心修行
陈抟出生于唐懿宗在位时期,因为寿命长,所以历经唐朝末期、五代十国和北宋三个时间段,主要活跃于北宋,堪称北宋第一奇人。但是陈抟并不是天资颖慧,反而幼年时期特别的笨,用俗话说就是“大器晚成”。陈抟在五岁之前一直不会说话,可把他的父母给急坏了,在他五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一条小河边玩耍,有个老太太朝他走来给他哺乳,然后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老太太走了之后,陈抟竟然能开口说话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陈抟会说话后变得非常聪明,看什么书都能一边记住并且倒背如流,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于是在他看完四书五经后,高高兴兴的去考取功名,但是天不遂人愿,他的科举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或许是因为心高气傲,经历一次失败的陈抟便没有选择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反而散尽了家财,开始游山玩水,闲暇时刻研究道家学术,后来也有很大成就,被称为陈抟老祖。
唐朝时期明宗曾派人通知陈抟进宫,陈抟桀骜不驯,见了皇帝也不下拜,明宗很生气,所以也没给他安排重要官职,于是他远离世俗隐居在武当山。陈抟在武当山一呆就是二十几年,在此期间他精心研究《周易》之术,深得其中精髓,与此同时,也练就了一身绝世本领——“睡功”。
一觉可睡一百余天 号称睡仙名不虚传
陈抟的睡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正史作为依据的。在正史《宋史》中曾这样写到“常百余日不起”,意思就是经常一睡就能睡一百多天。由此可见,在武当修行的这二十多年没少睡觉,也可能是因为事物不足只能多睡觉,也许只是修行需要,不管什么原因他的“睡功”的确是无人能敌。
在五代十国期间,陈抟曾被后周皇帝柴荣宣他进朝,因为陈抟在武当山潜心研究道术,颇有名气,所以柴荣想问他如何能把石头变为金子,也就是点石成金的法术。陈抟不仅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反而对柴荣横加指责,说他贵为一国之主,应该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做最首要的任务,而不是整天弄这些法术,秦始皇求长生不老的丹药就是例子。
柴荣一听很有道理,还封他为谏议大夫,但是陈抟却不以为然,坚决要回武当山。柴荣无可奈何,放他归山之前又提出一个要求,指着他说:“你不是睡仙吗,我现在就要测一下你到底有多能睡”。于是把他关入一间房子里,不给吃不给喝,一个月后柴荣进房考察,发现陈抟还在酣睡,这才相信了。
通晓未来之事 能预自己之死
五代后唐年间,外族侵犯中原地带,百姓民不聊生、颠沛流离。陈抟从武当山来到华山修行,途中看见一个老太婆肩上背着一个扁担,下面有两个箩筐,每个箩筐中都有一个小孩。陈抟掐指一算,得知这两个小孩以后就是天子之命,于是上前对着老太婆说:“谁说如今无真龙,两个天子一担挑”,说完就走了,留下老太太和两个孩子在风中凌乱,不知所以然。这两个孩子就是后来宋朝的太祖和太宗。
赵匡胤未当皇帝前曾经来过一次华山,却没有带够干粮,一时饥渴难耐。这时陈抟来到他的面前,递给他满满一箩筐的桃子,赵匡胤狼吞虎咽的把桃吃完了,然后发现自己身上连一分钱都没有,自己又不是赖账之辈,于是焦急万分却又无可奈何,这就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这个谚语的来历。
陈抟在华山修行,也并不是贪财之辈,但他知道赵匡胤以后会当上皇帝,所以便请他下棋。如果赵匡胤赢了,这一箩筐桃子就等于白送给他了;如果赵匡胤输了,就要把华山让给陈抟,赵匡胤一想,华山本来就和他没关系,就算输了让给他又何妨,于是欣然同意。
两人来到棋盘旁边盘膝而坐,三局之后胜负已分,赵匡胤连输三局。陈抟立即找来笔墨纸砚,黑纸白字立约为据,赵匡胤无条件把华山让给陈抟,赵匡胤也不知道这老头打的什么算盘,但是自己好像也没亏损什么,于是便签字画押了。
后来赵匡胤做了大宋皇帝,才知道陈抟的意图,原来陈抟有着预测未来的能力,他早就算到了自己能当皇帝,于是言而有信,把华山赐给了陈抟,并且两次召他进宫做官,都被陈抟拒绝了。陈抟回复赵匡胤说,他已经得到华山了,自己也没什么后顾之忧了,要继续潜心修行,他的心早已被华山上的白云留下了,自己宁愿当一个闲云野鹤,也不想去做官。赵匡胤只好作罢。
无论是宋太祖还是宋太宗对陈抟都很尊重。太宗在位二十年的时候也没想到该立谁为太子,这时他想起了远在华山的陈抟,于是派人请他出山为皇子们看相,陈抟进宫前经过寿王府门口,然后连皇宫都没进就回华山去了,只派随从向太宗带了一句话,说寿王门卫都是将相之才,皇帝自然也就不难找了。果不其然,寿王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
陈抟不愧为北宋第一奇人,他不仅可以预见未来,还可以准确的预见自己去世的时间。根据《宋史》的记载,陈抟曾对他的弟子说,他的气数已尽,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他将于这个月二十二日在张超谷中离开人世间。到了这天,弟子一看,陈抟果然驾鹤西去了,享年118岁,去世七天后身体尚有余温,令人诧异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少年中国说》的事情,真的非常的重要了,很多人估计都听说过,也有很多人估计会和那个音乐搞混淆了,那么这个少年中国说全文的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有没有这个注音版本呢?下面小编将要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了,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
2020-06-13炎帝和妻子(赤水氏的女儿听訞)《山海经》第18卷《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先
2020-06-13最近小编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诗句,那就是蛤蟆本是痴情种,敢为红颜惹恶人,这一看就只是其中的一句话,那么这一句的全诗又是什么呢?蛤蟆本是痴情种敢为红颜惹恶人的一句又是什么呢?蛤蟆本是痴情种敢为红颜惹恶人全文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2020-06-13最近很多人对这个什么是河西走廊相关的问题很感兴趣,那么很多人要问了,到底什么是河西走廊呢?为何说这个核心走廊这么重要呢?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值得讨论,下面我们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就继续往下看,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期待你的加入哦。
2020-06-13旱船是什么活动?旱船起源于唐代天宝年间,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旱船是用竹条、木条、彩绸编扎成彩舫,四周用绸缎围合,面用木条、绸缎搭篷。表演时以吹鼓乐伴奏,一人乘船扮演女子,用彩带系船驾于
2020-06-13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tōng。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
◆你知道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的生平过得如何? ◆你知道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你知道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你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不是莽夫,详解张飞的才华 ◆你知道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期成天沉迷于酒色 史官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导读: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
◆你知道嫦娥玉兔桂花树故事,相关传说给大家介绍介绍 ◆你知道月球上的女尸是嫦娥吗?很显然不是了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含多个版本) ◆你知道逢蒙杀羿的故事简介 逢蒙为什么要杀死后裔 ◆你知道后羿的故事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导读: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你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那么他的皇后是谁? ◆你了解刘备借荆州的真实过程是怎么样的? ◆你了解刘备是如何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的? ◆你了解历史上袁绍为什么会愿意放刘备走?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你知道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 ◆你知道历史上车臣活割俄罗斯士兵头是真的吗? ◆你知道二战是谁救了中国?有太多太多 ◆你知道世界十大禁用武器有哪些?一个比一个可怕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表达的什么意思?附全诗翻译和典故 ◆晚夜微雨问海棠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晚夜微雨问海棠,暗香蚀骨话离殇全诗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穿厚就行了 ◆蒙古人西征白人妇女描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