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这个《大名风华》的时候小编也知道里面肯定有扫地僧,哈哈,现在很多人电视剧里面都是这样的,这部剧也不例外,那么这个《大明风华》中的姚广孝是不是和历史上真实的姚广孝一个样呢?其实也不见得一个样啊,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真实的姚广孝是什么样的吧!
姚广孝有官不做,既有“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意图,又有忏悔和救赎之举。他尽力在僧人与仕途之间寻找某种平衡,所以会有二次出世。
下面老陈将带大家从姚广孝的生平出发,具体分析其二次出世的原因:
姚广孝(1335-1418),幼名天禧。至正九年(1349)出家,更名道衍,字斯道,晚号逃虚老人,又号独庵。江苏长洲(今苏州)人。(顺带说一句,姚广孝还是郑和的师傅。对,就是那个三宝太监)
姚广孝一生,既辅佐明成祖成就帝业,又德树丛林,故世人常方之以刘秉忠。然而,姚广孝的人生经历和人格面向,远比刘秉忠复杂。明人陈鳃典即说:
“秉忠之后与秉忠相仿佛者,明之姚广孝。然秉忠受室拜官后,不以野服终;而广孝虽封国公,赐宫人,终不近,没身不改释氏衣冠,其终始与秉忠亦不同也。”
姚广孝二次出世
姚广孝平生经历了两次出世:一次是在至正八年(1348),一次是永乐二年(1404)。这两次出仕,所处个人境遇、时代背景皆异,所显示的心境亦大为不同。
至正八年的出世,姚广孝尚在少年,一介“凡夫”而已。关于他奉佛的原因,文献所载不一。
姚广孝常自父曰:“某不乐医,愿仕以显父母。”父母不从,一日入城,见僧官骆从之盛,叹曰:‘僧亦富贵如此耶!’决欲出家,遂入里之妙智庵,改名道衍。郎瑛《七修类稿》所载
此说未必可信。因为姚广孝一生并不耽于富贵,他曾于永乐二年将朱棣所赐钱财散全都散予百姓,且他一生亦与贫道结交,并不贪财疾贫。不过,当时他的家境确实贫寒。他自己曾说:
“姚氏之先,沛梁人,世为人民,家寒微,无风望显达者,.....无寸田尺土,生计甚疏。” 《逃虚类稿》
姚广孝生于元末,是时政局动荡,战火频频,科举时废时行。南方士人的仕进之路,愈加艰难。
“国家开乡选法已三十余年,而破选之荒者仅史朋孙氏、程端学氏,而来者无继焉,岂其人好隐逃浮屠而去者不少耶?”。杨维祯《东维子集》
当然,很多人遁入空门,也有栖身糊口的目的。因为此时的寺院在元蒙统治者的护持下,地位尊崇,生活优裕,堪称一方“乐土”。
“东南兵革体息垂六十年,而国家崇尚佛学,与之土田,镯其摇役,使其徒坦坦施施而无所忧虞。” 危素《说学斋稿》
所以元末逃禅之风极盛,尽管其中良荞不齐,鱼龙混杂,但这种风气显然影响了姚广孝弃医奉佛的人生选择。他就曾说:“然世事佛,积善卿之人皆敬焉”。可见,流俗确实也影响到了姚广孝的人生选择。
但是,姚广孝的出家,却不同于那些仅为衣食而奉佛的俗僧,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志趣。姚广孝的家族世代行医,子承父业,是一般家族的传统,但他的人生志趣似乎并不在于此。他尝对父亲说:
“某不乐于医,但欲读书,为学有成,则仕于王朝,显荣父母,不就则从佛,为方外之乐。” 《逃虚子集补遗》
可见,他的人生志向首先是做官,其次是奉佛。这两种极为矛盾、难以调和的人生取向,颇为奇妙地融合在姚广孝身上。事实上,从姚广孝的人生看,这两种志向他都基本实现了。
姚广孝自云:“至正,年十四,即从佛,父不夺吾志,遂出家于里之妙智庵。”父亲“未夺其志”,还有另一原因。姚广孝还有一个兄长,“曰恒,字伯远,续祖父箕裘之业”。看来,“子承父业”的责任落在兄长身上。所以姚广孝能比较顺利地出家。
姚广孝第二次出世,是在永乐二年(1404),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出世。但就其心境而言,倒是完全符合僧人身份。
《明书》中载姚广孝向明成祖请辞道:
“臣本一江南浮屠,叨赖陛下圣神文武,得成大业。臣何功之有?况殊恩已蒙,不胜感激,若又受辱爵,实非臣子自处之义。伏愿圣慈,给迁原碟,放臣复为僧人,则死无憾矣。”
这段话可以看出,姚广孝出世之心十分坚决。但若与前次的出世相比,增加了不少尘世的纷繁。
《明史本传》中则载道:
“永乐二年四月,姚广孝以七十岁高龄被朱棣封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恢复其俗姓,赐名广孝。命畜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
显然,此时的姚广孝过的是“亦僧亦俗”、“非僧非俗”的生活,一面古佛青灯,缁衣素餐;一面又冠带而朝,牵盼俗世,内心颇为矛盾。
究竟是何种原因使他作出了此种人生选择呢?
首先,明成祖的亲睐。“靖南之变”后,姚广孝成为明成祖最信任的“臂膀”。
“帝与语,呼少师而不名”。
姚广孝七十岁生日时,明成祖写了《赐太子少师姚广孝七十寿诗》两首云:
寿介逃虚子,耆年尚未央。功名跻辅弼,声誉籍文章。昼静槐阴合,秋清桂子香。国恩期必报,化日正舒长。
玉露滋芳席,奎魁照碧空。斯文逢盛世,学古振儒风。未可还山隐,当存报国忠。百龄有余庆,写此寿仙翁。
这两首诗,除一般的祝寿诗应有之意外,明成祖还表达了两点意愿:一是歌赞了姚广孝的功名和才能;二是希望姚广孝继续辅佐他治理、化育国家,所谓“未可还山隐,当存报国忠”。
事实上,为挽留姚广孝,明成祖也想了很多办法。永乐二年五月,派他去松江、嘉兴、苏州、湖州赈灾。这些地区不仅是姚广孝家乡和早年的禅游地,而且是当时反对明成祖最为激烈的地区。明成祖派姚广孝去赈灾,表明了对他的充分信赖。
更能体现朱棣挽留姚广孝的良苦用心的是让他重修《文献大成》。大学士解给编修《文献大成》,书成而朱棣不中意,又特命广孝领衔重修。
“词臣纂修者及太学儒生数千人,绪秘库书数百万卷,浩无端倪。少师姚广孝等数人,发凡起例,区分句考,秩然有法。” 《明史》
最后,书“四历寒暑而成”。成祖朱棣大为赞赏,定名为《永乐大典》,并命姚广孝作序。可见,朱棣对他的重视与欣赏非同小可。因此,姚广孝不得不“心存白云外,迹混红尘中”。
其次,姚广孝对于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的杀戮,一方面心含愧疚,另一方面也颇为失望。尤其方孝孺一案,更使他颇为寒心。
“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领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愉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碟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鸣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明史》
对于姚广孝来说,明成祖一手炮制的这桩惨案,不仅违背了佛教慈悲悯众的教义,而且还背信弃义。
此外,还有一事对姚广孝触动极大。
“广孝初为僧,其姊戒之曰:‘汝为和尚,当发慈悲心。”但当其姐知其预谋“靖难之役”,叹曰:“和尚慈悲当如是邪?”后来,广孝贩灾回家,往见姊,姊拒之曰:“贵人何用至贫家。”广孝乃易僧服而往,姊坚不出,家人劝之,姊不得已,出立中堂,姚广孝连下拜,姊曰:“安用尔拜许多耶?曾见做和尚,不了底,是甚好人。”言毕,其姐遂不复再见。
《逃虚子诗集补遗》
姚广孝的姐姐、好友王宾等人,都拒绝与其交往,亲友的态度,不仅代表着舆论时议,更使姚广孝有“众叛亲离”之感,内心不能不受到极大震慑。
因此,姚广孝需要佛禅来安顿之心灵,救赎往昔的罪恶。
永乐十六年(1414),姚广孝病甚,成祖问其所欲,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
“溥洽,即建文帝主录僧也,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坐系十余年。” 《明史》
成祖同意后,“广孝顿首谢”。姚广孝临终遗愿是向明成祖乞赦溥洽,这表明他至死都在为“靖难之役”的杀戮流血而忏悔。
最后,姚广孝是极聪明之人,“伴君如伴虎”、“狡兔死,走狗烹”之类道理,不会不懂。他之所以要再次出世,实际也透显出他明哲保身的想法。
早在洪武二年(1369,他作《奉题听雨楼》云:“胜国之季,兵变之余,前辈翰墨存者无几”。这是基于亲历之事而发出的慨叹。其友高启于洪武七年因《上梁文》而腰斩于市;杨基遭人诬陷,死于劳役;宋镰因胡惟庸案而被滴茂州,半途死于三峡……。这些对他都是一种警醒。
因此,他不禁感叹:
“世人知险是风波,那识人心险更多。人心对面九疑山,一笑杀人俄顷间。贫贱安居良不恶,名刹奔驰有何乐?”
可以说,身披袭装,归隐禅寺是他最好的求生选择,即“处阴乃荣茂,近阳则枯稿”。
结语:
总之,姚广孝人生中的两次出世,心态和势态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说第一次出世是为了实现人生抱负的话,那么复出世的人生选择既是“功成身退”,也更是忏悔和救赎之举。对于一个兼通内外典的僧人而言,庄禅的处世之道,使姚广孝深明自然与宇宙万物之“机”;而儒家圣贤之学,又使他能够建立勋业。
所以,他能够徘徊于世间与出世间,左右逢源。
最近小编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诗句,那就是蛤蟆本是痴情种,敢为红颜惹恶人,这一看就只是其中的一句话,那么这一句的全诗又是什么呢?蛤蟆本是痴情种敢为红颜惹恶人的一句又是什么呢?蛤蟆本是痴情种敢为红颜惹恶人全文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2020-01-15姬昌在路过一片树林的时候,天降大雨,而且还有很大的雷声,雷声过后,在一个墓碑旁边竟然出现了一个啼哭的婴儿。姬昌捡回了这个婴儿,说是他的第一百个儿子。雷声雨声,又出现一个婴儿,不由得让人想到,这个孩子会不会就是雷震子?而姬昌之前说他有九十九的儿子,现在又有一百个,姬昌从哪来的那么多儿子呢?历史上
2020-01-15其实酒徒和屠夫是上一次永夜降临的幸存者,传说中将要接近不朽的人。而宁缺会在梦里梦到他们,很可能也是一种指引或者暗示,因为他们两人毕竟经历过永夜,所以对于永夜应该也会更加了解。对于这次永夜将领的救世主,已经落到了宁缺身上,所以找到酒徒屠夫两人对于宁缺非常重要,或许会是之后剧情发展的最关
2020-01-15说到甘宁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这个人还算不错的,在吴国算得上是很有实力的一位武将,而且在吴国效力之前他在江上当坏蛋的事情也是被人津津乐道的,但是其实还是有做正经的事业才会被后世所记住,话说甘宁最有让人记住的事情其实就是“甘宁百骑劫魏营”了,那么这个事件到底是什么事件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甘
2020-01-15《成化十四年》中,李子龙是一位非常关键的人物,而历史上李子龙是一个很棘手的人,朱见深建立西厂就跟李子龙有关。据说,当时李子龙依靠道术俘获了不少人心,后来好闹出一桩“妖狐夜出”的案子,搞得京城人心惶惶,明宪宗也对此感到不安,所以下令加强警戒。后来汪直成了明宪宗的定心丸,此后他也成为西厂的总
2020-01-15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tōng。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
◆你知道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的生平过得如何? ◆你知道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你知道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你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不是莽夫,详解张飞的才华 ◆你知道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期成天沉迷于酒色 史官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导读: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
◆你知道嫦娥玉兔桂花树故事,相关传说给大家介绍介绍 ◆你知道月球上的女尸是嫦娥吗?很显然不是了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含多个版本) ◆你知道逢蒙杀羿的故事简介 逢蒙为什么要杀死后裔 ◆你知道后羿的故事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导读: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你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那么他的皇后是谁? ◆你了解刘备借荆州的真实过程是怎么样的? ◆你了解刘备是如何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的? ◆你了解历史上袁绍为什么会愿意放刘备走?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你知道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 ◆你知道历史上车臣活割俄罗斯士兵头是真的吗? ◆你知道二战是谁救了中国?有太多太多 ◆你知道世界十大禁用武器有哪些?一个比一个可怕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表达的什么意思?附全诗翻译和典故 ◆晚夜微雨问海棠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晚夜微雨问海棠,暗香蚀骨话离殇全诗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穿厚就行了 ◆蒙古人西征白人妇女描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