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波兰这个国家,很多人都是会不屑的一笑,看看亚洲的韩国就知道波兰是个什么样子了,两个差不多。在网络上人们给波兰还起了个外号,叫做“平独镇露大波波”,这里的“独”在日语里是“德国”的意思,“露”是俄国的意思。这句话总体意思就是说,波兰点子背,西边是德国,东边是俄国,而且自己还喜欢作死,在历史上被灭国好几次,又好几次复国,整体的感觉就是欧洲的韩国棒子,自己高看自己三眼,可是到别人统计战果时,往往又不算韩国人,原因你们懂的,“XXX人不算人”,大波波基本也是这角色。
对波兰最有意思的评价是“一个周围的国家都想侵略的国家,同时是一个周围的国家都想侵略的国家”(检查了一次,没写错),历史上多次被俄德瓜分,又多次复国,每次都不走心,瞎操作,国歌就叫《波兰永不亡》,你感受下这股多次被灭后产生的“被迫害型妄想症”气质。
历史上的波兰一度阔过,拳打条顿骑士团,脚踢莫斯科大公,在维也纳城下把土鸡踩在地上摩擦。不过也被灭过好几次,不过限于篇幅,我们只讲他一战以后的那些破事。
“一战”爆发前是没有波兰的,早被俄国人给弄死了,后来“一战”爆发后德国东线跟俄罗斯不是打的不可开交嘛,德国想迅速解决俄罗斯专心对付西线的英法,但又一直搞不定,就想了个办法,把躲在瑞士的“大哥”列宁同志给送回俄国了,具体过程咱们不细讲,列宁同志到了俄国后就搞了一次“十月革命”,随后布尔什维克上台,列宁为了专心对付国内的反对派,赶紧跟德国签约停战,出让了一大片领土,大波波这才又独立。
独立后的波兰一鼓作气,武装干涉苏联,出兵普鲁士,占领了德国旦泽地区,一度还让苏联红军折戟华沙城下,把好几万红军战俘虐待致死,浪的不得了。
他是英法支持复国的,就应该跟着英法混,但是波兰不干,非要搞独立自主,独立自主也没问题,但是他尽使昏招,比如一开始他和法国,捷克结盟,一起遏制德国,德国那时候怕法国,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的时候,整个德国只有元首一个人相信能打得过法国,将领们普遍缺乏自信。正是法兰西之战太顺利,才让元首疯了。
咱们回到二战前,法国是欧陆第一强国,捷克也是陆军强国,外搭一个大波波,所以限制德国还是有戏的。
没想到大波波为了讨好希特勒退出了联盟。这还不算过分,后来希特勒全面进攻捷克,捷克也不好惹,立刻准备动员全国部队跟希特勒拼,而且苏联这时候也跟大波波打听,能不能派兵去捷克(去捷克要路过波兰),被波兰给拒绝了,不仅拒绝,还干了一件我们完全理解不了的事:从背后捅了捷克一刀(波兰在捷克背后),出动十万部队去和希特勒一起瓜分了捷克。
瓜分了捷克后,波兰是德国的兄弟,希特勒对波兰就一个要求,能不能把一战时候的旦泽还给德国,没想到大波波给拒绝了,不仅拒绝了,抢了捷克一部分领土的波兰突然意识到自己跟德国接壤了,非常危险,想重新回到英法同盟,这把希特勒给刺激了,握草,能不能正常点出牌,人和人之间还有感情没。
元首最终的梦想还是去打英法,背后有一个英法的兄弟波兰睡不着觉,就干脆一了百了,想先搞掉这个二逼,然后专心去对付英法。这就是1939年9月爆发的德国入侵波兰。
德国150万人攻入波兰,面对滚滚铁流波兰基本没法抵抗。这时候苏联也动员了100多万打上门了,原因嘛,好理解,如果苏联不出手,德军彻底吞并波兰后,德军离基辅一两百公里,这谁能放心啊,苏联这个流氓不出手才奇怪了。
二逼波兰就这么完蛋的。战败后波兰的流亡政府跑英国去了,丢下的军官知识分子被苏联俘虏后,苏联可能是为了报“华沙之战”的仇,把这些战俘押到卡廷森林全枪毙了。不过从1939年灭国,到1944年波兰抵抗组织一直也没停止抵抗,不过后来被他们自己的政府给坑了一把。
到了1944年,德军已经节节败退,撤出苏联,红军也眼瞅兵临华沙城下,这时候流亡在英国的流亡政府在英国人的煽动下有了一个大胆而不切实际的想法,希望本国游击队抢在苏联人进城之前解放华沙。
而且节奏踩的特别准,就在苏军刚打完巴格拉季昂战役之后,疲惫不堪,他们突然行动。五万多波兰自由军,配合数不过来的华沙市民,据说小孩都给挂上步枪,一起向两万多德军发动进攻,结果惨不忍睹,苏联人果然见死不救,德国人创造地用下边的这个大炮打巷战:
一炮下去,方圆几百米寸草不生。德国人几乎把整个华沙城夷为平地,波兰抵抗军打的极其英勇,前后两个多月,打死德国人上万人,自己死了两万多军人和二十万老百姓。整体来说,被英国和苏联一起给坑了,英国瞎许诺,到头来一架飞机也没飞到华沙上空来救波兰,苏联见死不救。
再说那个波兰流亡政府,华沙起义失败后没多久,德国战败,就需要商量下战后格局。丘吉尔跟斯大林做在一起二锅头花生米一顿唠,在一张纸条上瓜分乐欧洲,英国人把自己的小伙伴波兰卖了个好价钱,答应大波波从此姓“社”,波兰成立了苏联控制下的政权,随后加入了幸福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丘吉尔这样做,换取了希腊归英国,不过远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尴尬了,有国回不去了。
流亡政府有一支部队,当时苏德攻进来的时候逃出波兰,跟着去了英国,这支部队中的精锐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取得了异常好的成绩。后来他们回不去国了,就继续跟着英国人,曾经参加过朝鲜战争,据说炸死岸英的,很可能就是波兰自由军的飞行员。
流亡政府在海外飘了四十五后,一直等到波兰布尔什维克政府完蛋后,流亡政府回到波兰,把国旗国玺交给了新政府,从此完成了它的使命。
虽然没有明说过,但通过“你不知道的陈皮阿四的50个秘密”就能猜出,陈文锦是陈皮阿四的女儿。因为在陈文锦出生的那天,陈皮阿四手忙脚乱,应该是特别紧张。还有陈文锦母亲下葬的那天,陈皮阿四把自己关在屋内整整一个月,行为十分反常。从这些举动就能推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陈皮会对陈文锦那么好,还教她武
2019-03-13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话说有人说这个年轻人啊不能总是去寺庙啊,这样的话小编也听说了不少了,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啊,这背后还是有很多故事的呀,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能经常性的去施庙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2019-03-13说到蝙蝠大家应该知道的还是异常的恐怖的,最近很多人说了其实有的时候还是会被蝙蝠咬的,一些地方蝙蝠会不小心就飞到家里面了,所以很多人都问了,这个蝙蝠被咬了有感觉吗?还有蝙蝠咬完后的牙齿印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
2019-03-13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原始人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原始人到底是怎么去怀孕和生孩子的呢?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一起来分析分析。
2019-03-13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圆周率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圆周率好像非常的诡异啊,其实小编没怎么听说过诡异了,但是仔细的一分析竟然发现了一些其中的秘密了,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说一说圆周率的诡异现象吧,看看圆周率3.14的诡异秘密可怕之处到底在什么地方吧。
2019-03-13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tōng。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
◆你知道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的生平过得如何? ◆你知道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你知道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你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不是莽夫,详解张飞的才华 ◆你知道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期成天沉迷于酒色 史官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导读: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
◆你知道嫦娥玉兔桂花树故事,相关传说给大家介绍介绍 ◆你知道月球上的女尸是嫦娥吗?很显然不是了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含多个版本) ◆你知道逢蒙杀羿的故事简介 逢蒙为什么要杀死后裔 ◆你知道后羿的故事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导读: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你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那么他的皇后是谁? ◆你了解刘备借荆州的真实过程是怎么样的? ◆你了解刘备是如何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的? ◆你了解历史上袁绍为什么会愿意放刘备走?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你知道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 ◆你知道历史上车臣活割俄罗斯士兵头是真的吗? ◆你知道二战是谁救了中国?有太多太多 ◆你知道世界十大禁用武器有哪些?一个比一个可怕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表达的什么意思?附全诗翻译和典故 ◆晚夜微雨问海棠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晚夜微雨问海棠,暗香蚀骨话离殇全诗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穿厚就行了 ◆蒙古人西征白人妇女描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