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很多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可能都以为,明清时期住在紫禁城里面的皇帝们,他们每天上朝的时候的场景都是,皇帝坐在金銮殿宝座上,然后文武百官在下面站着,大家一起商议事情,而这个金銮殿,指的就是故宫里面的太和殿。然而,这其实只是民间对于皇帝上朝场景的一种想象,太和殿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真的是用来上朝的吗?今天就让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长64.2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是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金瓦金銮殿,皇上看不见。在各类清宫剧的影响下,我们可能会觉得皇上每天都要在金銮殿召见文武大臣:文东武西,排班奏事。太监来一嗓子:皇上驾到。大家齐刷刷跪倒,然后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这是民间的想象,不是真实的历史。其实,金銮殿,也就是故宫的太和殿,面积有2300多平米,盛下文武百官不是问题(能进屋的也是有数的,芝麻官们都跪在门外面),但它的作用不是办公室,也不是会议室,而是皇权的象征,皇上的屁股不是每天都要蹭那张龙椅的。金銮殿主要是举行国家大典用的,比皇上登基啊、册封皇后啊、出兵征讨啊,以及在国家重大节日(皇帝生日、元旦和冬至)接受大臣们的朝贺用的。
明朝:御门听政
明朝每天上朝的制度是朱元璋定下的,作为一个创业者,老朱知道其中的难处,也特别爱护他的江山,因此,他非常勤政。他要求大臣们每天都要来朝见他,给他汇报工作。在哪儿汇报呢?不是在金銮殿,而是在金銮殿前面的大门里,叫做“御门听政”。你可别觉得,大门那么小,能盛下那么多人吗?咱们家的防盗门只能容一人通过,皇帝的正殿外的大门还是很大的。故宫的太和门面阔九间,进深三间,1300多平方米,大学里的阶梯教室一般也就400平米,皇帝老儿的这个门有3个阶梯教室大,开个例会是没问题的。
问题是,朱元璋很勤快,每天都坚持打卡,但是他的后世儿孙们就吃不了这个苦了。比如正德皇帝到处游龙戏凤,哪有时间上朝;嘉靖皇帝晚年崇奉道教,在宫里大搞迷信活动,也没时间召见群臣(但他还是通过奏章牢牢控制着权力);万历皇帝后期消极怠工,“万历万历,万事不理”,大臣们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他的面;天启皇帝每天和锛凿斧锯亲热的不得了,自己设计图样,锯木钉板,把朝政都委托给了魏忠贤……
清朝皇帝办公地点
清朝初年,皇帝登基时年纪都比较小(比如顺治6岁继位,康熙8岁登基),都是小屁孩,掌握实权的都是多尔衮、鳌拜这些权臣,因此,上不上朝都是个形式。康熙亲政之后,沿袭了明朝制度,先后在乾清门、太和门举行“御门听政”。那时候上班早,夏秋5点,春冬6点就开始奏事。皇帝凌晨三四点就得起床,我们一般人都受不了,更何况“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所以,到咸丰年间,早朝就完全废止了。
老家在东北的清朝皇帝们,对南方的园林很是喜欢,在北京搞了“三山五园”。相比于庄严肃穆的故宫,皇帝们显然更喜欢山明水秀的园林。因此,很多皇帝都在畅春园、圆明园等皇家园子的小别墅里处理政务。比如有人统计过乾隆皇帝1775年的“时间分配表”,这一年,乾隆有105天在紫禁城,有168天在圆明园(占46.8%),还有66天在承德避暑山庄。
可见,金銮殿再好再辉煌,也会有审美疲劳的时候。清朝皇帝们不是宅男,他们更喜欢到处走走,四处转转。更何况,皇帝到哪儿,龙椅就在哪儿。
先来看看“金銮”二字的解释,小编翻查了《新华字典》,里面对“金銮”的解释为:1.帝王车马的装饰物。金属铸成鸾鸟形﹐口中含铃﹐因指代帝王车驾。2.见”金銮殿”。3.翰林学士的美称。4.白居易女儿的名字。后借指幼女。
各位看这四个解释,除了第四个外,好像都和皇帝沾边,“金銮”在古语里大部分时候都是指鸾鸟含铃铛这样一种装饰物(仅帝王的车驾可以用)。
我们现在的“金銮殿”这种称呼其实是起源于唐代,相关资料记载,金銮殿最早出自唐代,当时唐长安城有一太液池,而太液池旁边有一个小山坡,名“金銮坡”,而这个坡上就有一个宫殿叫做“金銮殿”,因坡得名嘛。
在金銮坡的旁边是著名的翰林院,也就是国家最有才的文人学士们待的地方,当皇帝要召见这些翰林们时,他们就在金銮殿里等待接见。所以久而久之,“金銮”就成了翰林学士的代称。当年李白做翰林供奉时也经常出入金銮殿。
唐以后各个朝代也就继续沿用这种制度。
那一座专门给读书人待的宫殿怎么会谣传成是皇帝待的地方呢?
其实这要归功于民间的说书艺人们,因为“金銮”二字看起来实在太显贵,而这些说书人们又不可能真正到皇帝宫殿里去看看,所以就凭借想象把“金銮殿”安在了皇帝头上。
最后,再纠正大家一个错误,故宫里的这座“金銮殿”其实有过三个名字,明初时叫“奉天殿”,嘉靖时改为“皇极殿”,到清顺治时才改为“太和殿”,沿用至今。
虽然没有明说过,但通过“你不知道的陈皮阿四的50个秘密”就能猜出,陈文锦是陈皮阿四的女儿。因为在陈文锦出生的那天,陈皮阿四手忙脚乱,应该是特别紧张。还有陈文锦母亲下葬的那天,陈皮阿四把自己关在屋内整整一个月,行为十分反常。从这些举动就能推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陈皮会对陈文锦那么好,还教她武
2020-12-07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话说有人说这个年轻人啊不能总是去寺庙啊,这样的话小编也听说了不少了,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啊,这背后还是有很多故事的呀,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能经常性的去施庙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2020-12-07说到蝙蝠大家应该知道的还是异常的恐怖的,最近很多人说了其实有的时候还是会被蝙蝠咬的,一些地方蝙蝠会不小心就飞到家里面了,所以很多人都问了,这个蝙蝠被咬了有感觉吗?还有蝙蝠咬完后的牙齿印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
2020-12-07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原始人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原始人到底是怎么去怀孕和生孩子的呢?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一起来分析分析。
2020-12-07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圆周率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圆周率好像非常的诡异啊,其实小编没怎么听说过诡异了,但是仔细的一分析竟然发现了一些其中的秘密了,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说一说圆周率的诡异现象吧,看看圆周率3.14的诡异秘密可怕之处到底在什么地方吧。
2020-12-07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tōng。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
◆你知道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的生平过得如何? ◆你知道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你知道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你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不是莽夫,详解张飞的才华 ◆你知道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期成天沉迷于酒色 史官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导读: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
◆你知道嫦娥玉兔桂花树故事,相关传说给大家介绍介绍 ◆你知道月球上的女尸是嫦娥吗?很显然不是了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含多个版本) ◆你知道逢蒙杀羿的故事简介 逢蒙为什么要杀死后裔 ◆你知道后羿的故事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导读: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你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那么他的皇后是谁? ◆你了解刘备借荆州的真实过程是怎么样的? ◆你了解刘备是如何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的? ◆你了解历史上袁绍为什么会愿意放刘备走?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你知道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 ◆你知道历史上车臣活割俄罗斯士兵头是真的吗? ◆你知道二战是谁救了中国?有太多太多 ◆你知道世界十大禁用武器有哪些?一个比一个可怕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表达的什么意思?附全诗翻译和典故 ◆晚夜微雨问海棠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晚夜微雨问海棠,暗香蚀骨话离殇全诗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穿厚就行了 ◆蒙古人西征白人妇女描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