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这一旧社会强加给妇女的道德规范,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之久,“三从”的内容之一有“出嫁从夫”,即妻子要绝对服从丈夫。不过中国有句俗话“一物降一物”,在礼教森严的古代,怕老婆的现象已经比比皆是。古人称之为“惧内”。
到了近代,民国文人胡适对老婆百依百顺,为此他还自嘲地总结了男的“新三从四德”,三从说的是: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要盲从;四德则是: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胡适的这段名言必定会让女读者乐开了花,如果给古人“惧内者”看见,恐怕也要大为叹服,或道出了其心声,或道出了其苦衷。因为有人对老婆的威严甘之如饴,有的人则是无力反抗。就像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一边是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威震敌胆,另一边却畏妻如虎,拿夫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戚继光出自军人世家,几代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这是个四品官,然而明朝公务员的待遇极低,凭薪水养活一大家子并不轻松。下面星空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作为不世出的战争天才,戚继光不光打仗厉害,还是个不可多得的武器专家和军事工程专家,他改良、发明了不少武器,设计的防御工事堪称一绝。
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起,戚继光南征倭寇,建立了威名远播的“戚家军”,十余年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戚家军就像明王朝的救火队,从浙江到福建、江西,哪里敌情严重哪里就有戚家军的身影。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兴化之战大败倭寇之后,戚继光取代了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职务,成为总兵。
戚继光不光抗倭功劳极大,与北方鞑靼等部落作战也是完胜。隆庆年间,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驻防蓟门(今天津蓟县一带),屡次大败鞑靼等部落的入侵之敌,威震边陲,敌人数年间不敢来犯。戚继光升任左都督、少保,地位尊荣,人称“戚少保”。
戚继光的辉煌战绩中有其妻王夫人的一份功劳。王夫人是将门之后,武艺高强,明代史料笔记《耳谈》等记载,“大将军戚公继光,其夫人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这里是说王夫人很威猛,熟悉军事,经常亲自带兵帮助戚继光打胜仗。
不少野史里讲到,将门虎女王夫人很厉害,大将军戚继光被治得服服帖帖。为什么呢?因为两人争执中动起手来,戚继光尽管武艺精熟,却打不过夫人。是真的打不过,他被夫人揍得鼻青目肿。吵不过也打不过,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威风八面的大将军只好在老婆面前俯首帖耳。
关于戚继光怕老婆的故事流传很广,最有名的段子就是“请夫人阅兵”。野史里讲到,戚继光因“惧内”,在军中觉得很没面子,闷闷不乐。某日,身边有人出主意,试图帮戚大将军找回尊严。
于是戚继光命众将士在大营里列队,刀枪如林,杀气腾腾。然后有人去请王夫人过来,想用这场面震慑她一下。谁知王夫人到场根本不怕,怒声问戚继光:“唤我作甚!”戚继光顿时肝胆俱裂,扑通一声跪下,嗫嚅道:“请夫人阅兵!”
这个传闻应该当不得真,不过戚继光怕老婆是确定无疑的,《耳谈》和《孟诸戚公墓志铭》都有记载。后者是文武双全的抗倭名将汪道昆为至交好友戚继光写的墓志铭,戚继光晚年号孟诸。
上述文献都提到了戚继光瞒着夫人娶小妾引发的风波,《耳谈》的记载更详细。戚继光家有悍妇,还敢纳妾吗?说来这也怪戚继光,因为王夫人生的长子因不遵守军令,在打仗的时候徘徊不前,被铁面无私的父亲给咔嚓了。
问题是王夫人未能再生子嗣,戚继光面临着绝后的风险。据考证,戚继光等了一阵子,在三十五岁的时候才偷偷纳妾。为了保险起见,戚继光娶了好几个小妾。她们被藏在别墅里,别墅有暗门与军营帅府相通,王夫人起初并不知情。而戚继光的小妾很争气,给他生了三四个儿子。
日子久了,王夫人听到风声,顿时怒不可遏,手握尖刀悄悄来到军营,准备抓个现行。可她没有发现暗门,去几趟都扑了个空。
某日,王夫人又想起了死去的儿子,正自伤心垂泪,一个亲信奴婢告诉她,戚将军的儿子前几天在酒宴上公开露面了。王夫人大怒,准备带着亲兵去攻打帅府。有人赶紧通知了戚继光,戚继光惊慌失措,召来麾下诸将商议。
众人七嘴八舌,有的拍着胸脯说,“咱跟她拼了(愿以死迎敌)!”,有人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戚继光摇摇头说都不妥。他熟悉夫人的脾气,无奈之下只好打悲情牌,自己光着脊梁跪在地上,让小妾们都抱着儿子也出来跪着,等王夫人到了向她请罪。
怒发冲冠的王夫人看见这一幕,气消了点,喝道:“首祸是老奴!(戚继光)”下令把戚将军重打几十棍,戚将军老老实实地受了罚。王夫人又命人将小妾的儿子全都抱走,然后把她们每人也打了几十棍,打得更重。
此后戚继光被夫人“禁足”,很难再见到几个小妾。戚继光只好让她们收拾东西走人,各自改嫁。几个小妾倒是有情有义,没再嫁人,全都落发为尼。直到王夫人去世后,她们又与儿子团圆了。其实王夫人把几个孩子照顾得很好,视如己出。
多年后,明朝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补遗》也记载了“戚帅惧内”,但沈德符不无揶揄地说,汪道昆作为戚继光的生死之交,涉嫌在墓志铭里说对方的“坏话”,而且汪道昆自己也很惧内,并不比戚继光强到哪里去。
沈德符还提到,汪道昆的惧内遗传给了下一代,其子汪无疆竟然被老婆给阉了。最后沈德符打趣地写了一句,“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自古然矣!”这和俗语“秃子笑和尚”一个意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虽然没有明说过,但通过“你不知道的陈皮阿四的50个秘密”就能猜出,陈文锦是陈皮阿四的女儿。因为在陈文锦出生的那天,陈皮阿四手忙脚乱,应该是特别紧张。还有陈文锦母亲下葬的那天,陈皮阿四把自己关在屋内整整一个月,行为十分反常。从这些举动就能推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陈皮会对陈文锦那么好,还教她武
2020-12-24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话说有人说这个年轻人啊不能总是去寺庙啊,这样的话小编也听说了不少了,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啊,这背后还是有很多故事的呀,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能经常性的去施庙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2020-12-24说到蝙蝠大家应该知道的还是异常的恐怖的,最近很多人说了其实有的时候还是会被蝙蝠咬的,一些地方蝙蝠会不小心就飞到家里面了,所以很多人都问了,这个蝙蝠被咬了有感觉吗?还有蝙蝠咬完后的牙齿印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
2020-12-24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原始人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原始人到底是怎么去怀孕和生孩子的呢?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一起来分析分析。
2020-12-24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圆周率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圆周率好像非常的诡异啊,其实小编没怎么听说过诡异了,但是仔细的一分析竟然发现了一些其中的秘密了,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说一说圆周率的诡异现象吧,看看圆周率3.14的诡异秘密可怕之处到底在什么地方吧。
2020-12-24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tōng。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
◆你知道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的生平过得如何? ◆你知道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你知道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你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不是莽夫,详解张飞的才华 ◆你知道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期成天沉迷于酒色 史官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导读: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
◆你知道嫦娥玉兔桂花树故事,相关传说给大家介绍介绍 ◆你知道月球上的女尸是嫦娥吗?很显然不是了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含多个版本) ◆你知道逢蒙杀羿的故事简介 逢蒙为什么要杀死后裔 ◆你知道后羿的故事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导读: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你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那么他的皇后是谁? ◆你了解刘备借荆州的真实过程是怎么样的? ◆你了解刘备是如何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的? ◆你了解历史上袁绍为什么会愿意放刘备走?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你知道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 ◆你知道历史上车臣活割俄罗斯士兵头是真的吗? ◆你知道二战是谁救了中国?有太多太多 ◆你知道世界十大禁用武器有哪些?一个比一个可怕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表达的什么意思?附全诗翻译和典故 ◆晚夜微雨问海棠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晚夜微雨问海棠,暗香蚀骨话离殇全诗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穿厚就行了 ◆蒙古人西征白人妇女描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