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明明打不过曹魏,诸葛亮连年北伐是为了什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有关蜀汉的历史研究中,有这么一个著名观点:蜀汉国小势弱,如果不出兵攻魏,势难久存。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蜀汉在明知综合国力不如曹魏的情况下,依然以攻代守。这看上去似乎是个悖论,国力弱小应该死守才对,本来就没多少家底,够蜀汉折腾的吗?蜀汉于三国中第一个灭亡,似乎印证了蜀汉亡于穷兵黩武。
实际上,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就有不少人为蜀汉主动攻魏而辩护。先来说说曹魏和蜀汉的实力差距,不是一般的“触目惊心”。
在地理层面上。东汉十三州,曹魏占据了幽州(河北北部及辽宁大部)、冀州(河北中南部)、并州(山西)、青州(山东东部)、徐州(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兖州(山东中西部)、豫州(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凉州(甘肃省及陕西关中地区),以及国都洛阳所在司州(河南大部)。同时,曹魏从凉州分出雍州,也就是今甘肃省东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另外,曹魏还占据了东汉荆州的北部,置荆州,以及淮南地区,置扬州。这还只是曹魏的核心统治区,凉州以西的西域,也在曹魏统治之下,设西域长史府,至少名义上属曹魏。
曹魏的东部,也就是太行山、伏牛山、大巴山以东,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这里土地肥沃,适宜大规模耕种。在农业经济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主要就看有多少耕地,能养活多少人。
再来看蜀汉。蜀汉的面积看似不小,包括不含青藏高原的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陕西省秦岭以南、甘肃东南角,以及缅甸北部。但是蜀汉真正的核心地带,只有四川盆地。这里土地肥沃,号称天府之国。除了四川盆地海拔低,适宜大规模耕种,其他地区都是高原地带。比如现在的云南及贵州,都位于云贵高原上,耕地面积较少。比如贵州省,有个著名的说法,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以及“地无三尺平”。现在贵州省的耕地面积也只有约1.77万平方公里,而贵州省总面积是17.6万平方公里,确实是“一分田”。在秦汉三国时期,云贵高原的开发相对缓慢,也就是说,三国时的贵州耕地,不可能有1.77万平方公里,要比现在少的多。
蜀汉在地理上可以分为三大块:汉中军事防御区,南中战争资源供应区,以及四川盆地的粮食供应区。云贵高原在三国时称为南中,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这里耕地较少,但战争所需要的资源较多,比如金、银、铜、铁、盐、牛等。只不过,曹魏的战略资源供应区并不逊于蜀汉的南中。尤其是作战所需马匹,曹魏东可取辽东之马,西可取凉州之马,北可取鲜卑各部之马。牛就更不用说了,华北平原耕地那么多,牛遍地都是。
再说人口。魏、蜀两国灭亡时,在籍人口分别为443万、94万,相差约5倍。有学者认为这些人数不可能是其所有的人口,如果算上不在户籍上的人数,曹魏人口约1300万。实际人口约为在籍人口的3倍,按这个标准,蜀汉人口约在300万左右,与曹魏的差距依然非常大。
这么大的差距,执掌蜀汉大权的诸葛亮以及之后的姜维,都义无反顾北伐曹魏。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无休止地消耗蜀汉本就不充足的国力,其实有他们独特的考虑,也就是开篇所说的以攻代守。
足球比赛中,有些球队会屯重兵于中场。主教练会告诉队员: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只要我们不让对手攻过中场,我们不能赢,至少也不会输。蜀汉也是基于这种考虑,其实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三国之中,魏最强,蜀最弱,而吴国的综合实力是有能力与魏国打长久消耗战的。但对曹魏来说,蜀汉相对较弱,是比较合适的进攻对象。蜀汉如果不主动进攻曹魏的话,曹魏是否会与蜀汉讲和呢?怎么可能!蜀汉不主动进攻曹魏,闭关自守,则曹魏必然会主动进攻蜀汉。即使曹魏一时半会灭不掉蜀汉,但可以与国力不足的蜀汉打长久的消耗战,一点点消耗蜀汉的国力。打个比喻,曹魏的实力值是100,蜀汉的实力值只有20。在正常情况下,曹魏需要用其中45%的实力对付东吴,另45%的实力对付蜀汉,剩余10%用在其他方向。那么,曹魏可以用45来拼蜀汉的20(蜀汉至少还要拿出一部分实力值防备东吴),蜀汉还怎么拼?根本拼不过。
东吴大臣张俨就曾讨论蜀汉与曹魏的国力,认为蜀汉只有益州一州之地,只占曹魏地盘的九分之一而已。如果不是蜀汉与东吴结盟,让东吴在淮河、湖北两个方向牵制住魏军大量兵力,蜀汉是拼不过曹魏的。那么,蜀汉主动进攻曹魏,有什么战略好处?蜀汉刘氏是对益州来说是外来户,如果不打着灭魏复兴汉室的旗号,刘氏集团取代刘璋就失去了正统。只有连年北伐,蜀汉作为“汉朝的继承者”的身份才名正言顺,堵住反对者的嘴。诸葛亮在《后出师表》说得非常清楚:蜀汉实力太弱,不北伐要亡,北伐也要亡。这样的话,还不如北伐更划算,至少以攻代守,多存在一段时间。
其次,蜀汉连年北伐,重点是进攻曹魏的凉州与雍州。而雍、凉是曹魏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其综合实力还不如蜀汉。即使曹魏可以从中原抽调资源赴雍、凉与蜀汉作战,还有东吴在江淮牵制曹魏,曹魏实际上能抽调到雍、凉的资源并不算太多,至少在蜀汉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蜀汉能有一次机会拿下雍、凉,则可一举扭转与曹魏的战略劣势,这是蜀汉不顾弱小的国力,连年北伐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合来看,蜀汉以弱国的身份主动挑战强国,在战略上是没有错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虽然没有明说过,但通过“你不知道的陈皮阿四的50个秘密”就能猜出,陈文锦是陈皮阿四的女儿。因为在陈文锦出生的那天,陈皮阿四手忙脚乱,应该是特别紧张。还有陈文锦母亲下葬的那天,陈皮阿四把自己关在屋内整整一个月,行为十分反常。从这些举动就能推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陈皮会对陈文锦那么好,还教她武
2019-07-26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话说有人说这个年轻人啊不能总是去寺庙啊,这样的话小编也听说了不少了,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啊,这背后还是有很多故事的呀,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能经常性的去施庙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2019-07-26说到蝙蝠大家应该知道的还是异常的恐怖的,最近很多人说了其实有的时候还是会被蝙蝠咬的,一些地方蝙蝠会不小心就飞到家里面了,所以很多人都问了,这个蝙蝠被咬了有感觉吗?还有蝙蝠咬完后的牙齿印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
2019-07-26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原始人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原始人到底是怎么去怀孕和生孩子的呢?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一起来分析分析。
2019-07-26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圆周率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圆周率好像非常的诡异啊,其实小编没怎么听说过诡异了,但是仔细的一分析竟然发现了一些其中的秘密了,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说一说圆周率的诡异现象吧,看看圆周率3.14的诡异秘密可怕之处到底在什么地方吧。
2019-07-26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tōng。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
◆你知道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的生平过得如何? ◆你知道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你知道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你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不是莽夫,详解张飞的才华 ◆你知道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期成天沉迷于酒色 史官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导读: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
◆你知道嫦娥玉兔桂花树故事,相关传说给大家介绍介绍 ◆你知道月球上的女尸是嫦娥吗?很显然不是了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含多个版本) ◆你知道逢蒙杀羿的故事简介 逢蒙为什么要杀死后裔 ◆你知道后羿的故事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导读: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你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那么他的皇后是谁? ◆你了解刘备借荆州的真实过程是怎么样的? ◆你了解刘备是如何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的? ◆你了解历史上袁绍为什么会愿意放刘备走?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你知道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 ◆你知道历史上车臣活割俄罗斯士兵头是真的吗? ◆你知道二战是谁救了中国?有太多太多 ◆你知道世界十大禁用武器有哪些?一个比一个可怕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表达的什么意思?附全诗翻译和典故 ◆晚夜微雨问海棠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晚夜微雨问海棠,暗香蚀骨话离殇全诗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穿厚就行了 ◆蒙古人西征白人妇女描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