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其“多智近乎妖”,不管是军事、政治还是文学上都是一把好手,还是个发明家,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改造连弩,成了后世小说推崇备至的人物,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刘禅,将蜀汉治理的井井有条,改善了蜀汉民生,蜀汉老百姓对诸葛亮感恩戴德,在诸葛亮死后为诸葛亮戴孝。
诸葛亮有两个儿子,老大诸葛乔,老二诸葛瞻。诸葛乔是诸葛亮的养子,因为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哥哥诸葛瑾就把小儿子过继给了他。诸葛亮对这个养子诸葛乔管教甚严,诸葛乔也在蜀汉做官,官至驸马都尉、翊武将军,诸葛亮行军打仗也多带着诸葛乔,但诸葛乔在228年自已25岁时就病逝了,没有太多的事迹。
野史还记载了诸葛亮有第三个儿子诸葛怀,和诸葛亮的女儿诸葛果,多半是虚构的,这出自清代人之手,正史不记载,且年代久远。
所以严格来说,诸葛亮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诸葛瞻,然而,诸葛瞻出生的时候,诸葛亮已经46岁高龄了。为什么说是高龄呢?因为诸葛亮总共就活了54岁,诸葛亮死的时候,诸葛瞻年仅7岁。诸葛亮常年在外出征,所以陪伴孩子的机会并不多。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亲生儿子,也是诸葛亮最有名的儿子。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百忙之中娶了个媳妇,他媳妇就是黄氏,此女是不是黄月英那就不知道了,毕竟三国时期,女都没有自己的名字。诸葛瞻出生时 ,诸葛亮已经46岁了,可谓老来得子,诸葛瞻8岁的时候,聪明可爱,而这一年,诸葛亮也在北伐时因病去世,诸葛瞻17岁时就娶了公主为妻,官拜骑都尉。
诸葛瞻顶着诸葛亮的光环,在蜀汉群臣的巨大期望中成长,诸葛瞻的升迁可谓一路绿灯,18岁担任羽林中郎将,26岁担任侍中,诸葛瞻与他父亲诸葛亮在同样的年龄(33岁)担任同样的官职(军师将军),34岁担任卫将军,掌管尚书台,成为蜀汉政权最年轻的执政人。
263年,司马昭发动伐蜀之战,钟会、邓艾率军南征蜀汉,钟会被姜维阻挡在剑阁,邓艾却奇兵出阴平,到达江油,诸葛瞻率军与邓艾战于绵竹,此战,诸葛瞻英勇战死,年仅37岁,而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也一同战死。
诸葛亮在蜀汉的名气很响亮,所以蜀汉百姓就对诸葛瞻有很多的期许,希望他子承父业,继续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蜀汉百姓显然期望过高了,比起诸葛亮,诸葛瞻差的不是一星半点。首先,诸葛瞻原则差。蜀汉后期,宦官黄皓专权跋扈,祸乱朝纲,然而,作为右将军的诸葛瞻却听之任之,根本没有任何动作,其实以他的名气和实力,是足以威慑黄皓这个毒瘤的。
其次,诸葛瞻政治能力差。姜维是诸葛亮嫡传弟子,按理说,诸葛瞻应该与姜维勠力同心才对,然而,诸葛瞻似乎极为不待见姜维。在姜维吃了败仗之后,诸葛瞻上表弹劾姜维,说他屡战屡败,致使蜀汉国力日益损耗,最后姜维被贬。
第三,诸葛瞻军事能力差。邓艾奇袭阴平之后,诸葛瞻带领大军前往抵抗,然而到达目的地之后,下属建议他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做好战斗准备。然而,这时候的诸葛瞻却突然犹豫不决起来,最终错失了有利战机。
诸葛瞻死在了战场之上。临战前,诸葛瞻大哭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这句话是记载于《三国志》中的,然而有史学家质疑诸葛瞻根本就说过这话,试问,有谁会承认自己是个百无一用的人呢。
有人怀疑这句话是陈寿故意添加的,因为陈寿曾经在诸葛瞻手底下任职,还曾被诸葛瞻责罚过,他一肚子意见无处发泄,所以借《三国志》批评了老领导一通。
诸葛瞻虽然也是聪明之人,只是还算不上“天才”,又得不到诸葛亮的指导,因此在军事才能上并不是很擅长,只是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老百姓感念诸葛亮,对诸葛瞻也是爱屋及乌,因而诸葛瞻的美名受到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诸葛瞻临危受命却因失策最终战败身死,因此落了个庸才的名声,却也不能说诸葛瞻是“如此平庸”,毕竟跟诸葛亮相比,又有几个人不是平庸?
诸葛亮的两个孙子
诸葛瞻有两个儿子,长子诸葛尚,次子诸葛京,也就是诸葛亮的孙子。诸葛瞻虽然实力一般,但他的儿子也就是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却是英勇无比,诸葛尚曾经大战过邓艾手底下的两位猛将邓忠和师篡,这足以证明诸葛尚在武功方面的天赋。而且诸葛尚也十分有谋略和政治意识,在两军对垒的时候诸葛尚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但被诸葛瞻忽视了。诸葛尚的实力从和邓艾大军的对战中就可以完全看出,比他的父亲诸葛瞻更具有诸葛亮的雄风。
在绵竹之战时诸葛尚出任先锋,诸葛尚是个博览兵书且精通武艺的人,诸葛尚跟随父亲为国而战时才19岁,诸葛尚是诸葛亮的孙子,却不是文将,从小喜欢习武,可以说是生猛的很,在诸葛瞻战死后,诸葛尚本来可以趁乱逃跑,诸葛尚却是叹气说道:“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说完策马冲入魏军阵中,血战一番后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沙场。
诸葛京是诸葛瞻的次子, 也是诸葛亮的孙子,且是诸葛亮一族唯一的血脉,蜀汉灭亡后,诸葛京随同侄子诸葛显(诸葛攀的儿子)一起移居河内,后来在原蜀汉大将罗宪的推荐下任职晋朝的郿县县令,最后还做到了江州刺史(也相当于省部级干部)。
史料对诸葛京的记载也甚少。但那时诸葛亮已经死去多年,天下已归晋朝,诸葛亮的影响比诸葛瞻时小多了。诸葛京在这种状态下,能做到刺史,推测各方面能力应该较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虽然没有明说过,但通过“你不知道的陈皮阿四的50个秘密”就能猜出,陈文锦是陈皮阿四的女儿。因为在陈文锦出生的那天,陈皮阿四手忙脚乱,应该是特别紧张。还有陈文锦母亲下葬的那天,陈皮阿四把自己关在屋内整整一个月,行为十分反常。从这些举动就能推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陈皮会对陈文锦那么好,还教她武
2021-06-04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话说有人说这个年轻人啊不能总是去寺庙啊,这样的话小编也听说了不少了,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啊,这背后还是有很多故事的呀,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能经常性的去施庙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2021-06-04说到蝙蝠大家应该知道的还是异常的恐怖的,最近很多人说了其实有的时候还是会被蝙蝠咬的,一些地方蝙蝠会不小心就飞到家里面了,所以很多人都问了,这个蝙蝠被咬了有感觉吗?还有蝙蝠咬完后的牙齿印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
2021-06-04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原始人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原始人到底是怎么去怀孕和生孩子的呢?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一起来分析分析。
2021-06-04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圆周率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圆周率好像非常的诡异啊,其实小编没怎么听说过诡异了,但是仔细的一分析竟然发现了一些其中的秘密了,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说一说圆周率的诡异现象吧,看看圆周率3.14的诡异秘密可怕之处到底在什么地方吧。
2021-06-04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tōng。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
◆你知道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的生平过得如何? ◆你知道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你知道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你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不是莽夫,详解张飞的才华 ◆你知道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期成天沉迷于酒色 史官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导读: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
◆你知道嫦娥玉兔桂花树故事,相关传说给大家介绍介绍 ◆你知道月球上的女尸是嫦娥吗?很显然不是了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含多个版本) ◆你知道逢蒙杀羿的故事简介 逢蒙为什么要杀死后裔 ◆你知道后羿的故事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导读: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你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那么他的皇后是谁? ◆你了解刘备借荆州的真实过程是怎么样的? ◆你了解刘备是如何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的? ◆你了解历史上袁绍为什么会愿意放刘备走?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你知道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 ◆你知道历史上车臣活割俄罗斯士兵头是真的吗? ◆你知道二战是谁救了中国?有太多太多 ◆你知道世界十大禁用武器有哪些?一个比一个可怕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表达的什么意思?附全诗翻译和典故 ◆晚夜微雨问海棠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晚夜微雨问海棠,暗香蚀骨话离殇全诗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穿厚就行了 ◆蒙古人西征白人妇女描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