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TOP星球历史网,为您展示全球历史知识 / 清朝 / 三国 / 明朝 / 唐朝 / 汉朝 / 古代 / 宋朝 / 曹操 / 诸葛亮 / 刘备
logo
您的当前位置:TOP星球历史网 > 历史解密 >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有哪些观点?《明神宗实录》中是如何记载的?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有哪些观点?《明神宗实录》中是如何记载的?

时间:2021-08-15 14:01:51来源:互联网阅读:18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关于建文帝的生死,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下面星空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近年来也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而我认为,南京城破后建文帝并没有烧死,他逃出皇宫,流亡多年,晚年又回到了京城。这个谜题的最靠谱的答案其实就在《明神宗实录》当中。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第二年,朱允炆改年号为“建文”,所以历史上习惯称他为建文帝。建文元年(1399年),被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3日,朱棣率领大军攻入南京,皇宫成为一片火海,建文帝下落不明。从此,建文帝的生死成了一桩历史谜案,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主要有两种说法:自焚而死和出宫逃亡。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朱棣攻入南京后,宣称建文帝已经自焚而死,并记入了《明太祖实录》和《明太宗(成祖)实录》里。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朱棣称帝后,销毁了建文时期编写的《明太祖实录》,重新编写《明太祖实录》,记述靖难军进入南京城时,这样写道:“建文君欲出迎,左右悉散,惟内侍数人而已,乃叹曰:‘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自焚。”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明太宗实录》卷九则记载:“上(即明成祖朱棣)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吾来为扶翼尓为善,尔竟不谅,而遽至此乎!’……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成祖朱棣后来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说:没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纵火自杀。仁宗朱高炽在《御制长陵后碑》中也说,建文帝殁后,成祖备以天子礼仪殓葬。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这些记载言之凿凿,但并不能阻止后人对此事的怀疑。因为,我们知道,对于朱棣一方来说,建文帝必须死。不论事情真相如何,但在舆论宣传上,建文帝一定要死去,不然朱棣登上帝位就“名不正言不顺”。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其实,朱棣本人显然也不相信建文帝真的死了。《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里记载:朱棣对建文帝之死,也很怀疑。当时就传言,太监在火后余烬中多次查找,只找到马皇后与太子朱文奎的遗骸,建文帝削发为僧外逃了。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因此,朱棣把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抓了起来,在监狱里关了十多年,目的就是逼他供出建文帝的去向。同时,朱棣向全国的寺院颁布了《僧道度牒疏》,把所有僧人的名册重新整理,对僧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查;他又派户科都给事中胡濙以寻访仙人“张邋遢”为名,走遍天下州郡乡邑,历时十六年,来搜寻建文帝下落;后来,因为又有传言说建文帝去了海外,他就又派亲信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目的还是搜寻建文帝。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对此,张岱的《石匮书·胡濙列传》里写得最为详细:“时传建文崩,或云逊去,诸旧臣多从建文去者。文皇(朱棣)益疑,遣胡濙巡天下,名访张邋遢,又名搜遗书,遍行郡县察人心。又传建文在滇南,濙以故在楚湖南久。(永乐)二十一年还朝。会文皇驻宣府,濙驰夜上谒。文皇已就寝,闻濙至,披衣急起召入,劳濙赐坐与语。濙言不足虑也。先,濙未至,传言建文蹈海去,文皇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文皇疑始释。”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建文帝已死的说法实在是值得怀疑的,不然,成祖朱棣又何必要这样兴师动众?历史学家孟森就对此提出了反问:如果建文帝真的烧死了,明成祖又何必“海内海外分途遍访”?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其实,我们可以想到,公开宣称建文帝已死是政治的需要,而暗中追寻他的下落,当然是为了防止他卷土重来争夺皇位。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和《明太祖实录》《明成祖实录》不同,《明史·惠帝纪》的记载就显得模棱两可,甚至是自相矛盾的:“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踪。燕王遣中使出帝后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既然“不知所踪”,又怎能“出帝后于火中”,就更加让人怀疑了。显然,《明史》的作者自己也拿不准,所以又说“或云:帝由地道出亡”。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在明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和野史杂录当中,认为建文帝逃亡的不在少数。据著有《明通鉴》的夏燮考证,关于建文帝“逃亡为僧”的说法,明朝人的记载就有“数十百种之多”。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张岱的《石匮书》对“建文出亡”这一说法持最为肯定的态度,他的主要依据是史彬仲的《致身录》和程济的《从亡随笔》。史彬仲和程济据说都是建文帝出亡的随行人员,《致身录》里详细介绍了建文帝在危难时刻逃出皇宫的经过:建文帝得知南京城门失守的时候,准备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劝他逃走。少监王钺想起朱元璋临死的时候留下了东西,说有大难的时候就打开。众人打开朱元璋留下的箱子,看到了三张度牒,还有袈裟、鞋帽和剃刀,而且指明了逃亡路线。程济就替建文帝剃了头发,吴王教授杨应能和监察御史叶希贤也落了发,他们从鬼门乘船来到太平门堤边,共二十二人随建文帝一起出逃。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情节是我们所熟知的。《致身录》还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建文帝的流亡生活,说他们在云南避难,东躲西藏,战战兢兢,直到得知成祖去世的消息,才放下心来。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钱谦益和潘柽章都认为此书“浅陋不经”(潘柽章《国史考异》),是“伪书”(钱谦益《致身录考》)。但也有许多人持不同意见,陈继儒、文震孟、胡汝亨都曾为《致身录》作序,肯定了此书的价值。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程济的《从亡随笔》,钱谦益也认为是“伪书”(《书致身录考后》)。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里记述道:“(建文)帝命(程)济录述《从亡传》。藏之山岩中,帝自为叙。”可见,谷应泰是肯定这本书的,他的《明史纪事本末》也描述了建文帝出逃的过程,和《致身录》大致相同,而且,他还写到了建文帝的最后结局:到了正统(明英宗朱祁镇年号)五年(1440年),建文帝年老思乡,就去官府说出了身份,朝廷就派了一个侍奉过建文帝的老太监来辨认,建文帝说出了当年的事情,老太监也认出了他脚上的黑痣,建文帝就被接到了宫中。“帝既入宫,宫中人皆呼为老佛。以寿终,葬西山,不封不树。”陈建的《皇明资治通纪》以及邓元锡的《皇明书》所记建文帝之事都和上面所说大体一致。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致身录》和《从亡随笔》是否“伪书”,我们无法确定,但大部分史家和学者都支持“建文帝出亡”一说,这是可以肯定的。而且,建文帝并没有自焚而死,而是出逃流亡的观念也早已被大部分人所接受,所以直到现在,许多地方的民间传说中都有建文帝的踪迹和故事。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对此也有新的考证,比如在2009年,马渭源、潘群(南京大学教授)等明史专家在福建支提寺见到了一件明代的奇特袈裟,通过对这件袈裟的鉴定,结合“福建宁德上金贝古墓疑是建文帝陵寝”(福建省文物局发过考察通报,认为宁德上金贝古墓建造年代为元末明初,墓主为明初僧人沧海珠禅师,并非建文帝)等考古发现,他们认为:建文帝最终出亡到福建宁德了。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有趣的是,前些年,法国足球明星里贝里曾说他有中国血统,并说他的家族一直流传着祖宗曾做过和尚和乞丐的故事。他说他的一位祖宗当了皇帝不久后,被亲人夺位逃亡到波斯,后来来到了法国。他的家里至今保存着一些不知名的中国文物,非常像中国古代皇宫的用品。据说里贝里的祖先还留下了一句话让后代记住——“我们的家乡在遥远的东方”。于是就有人认为,里贝里就是建文帝的后代,建文帝当年是逃到了欧洲。著名明史专家毛佩琦说,这也并非没有可能。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当然,这些说法都缺乏令人绝对信服的铁证,建文帝之谜还不能算是彻底解开。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其实,最有说服力的材料还是来自于《明实录》。《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二年(1574年)十月十七日,明神宗朱翊钧在文华殿和内阁大学士们谈到了建文帝,年轻的神宗皇帝禁不住好奇心,问了一个自己已经想了很久的问题:“闻建文帝当时逃逸,果否?”内阁首辅张居正作了如下回答: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国史不载此事,但先朝故老相传,言建文帝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人无知道。至正统间,忽于云南邮壁上题诗一首,有“沦落江湖数十秋”之句。有一御史觉其有异,召而问之。老僧坐地不跪。曰:“吾欲归骨故园。”乃验知为建文也。御史以闻,遂驿召来京,入宫验之,良是。是年已七八十矣。莫知其所终。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这种极富传奇的故事一下就吸引了少年皇帝的兴趣,朱翊钧进一步追问,让张居正把建文帝写在云南驿站墙上的诗背给他听。听完,感叹了半天,又让张居正把诗抄给他。这首诗是这样的: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沦落江湖数十秋,归来白发已盈头。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明神宗实录》的这一段记录和上文提到的那些史料,除了细节之外,大体相同。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可以确定,在明代中叶,关于建文帝下落的话题,已经不再是禁忌,不但私人著述多有提及,就连皇帝和内阁大臣也在谈论。其次,建文帝未死逃亡的说法当时已被普遍接受。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那么,张居正说的可信吗?虽然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传闻异词”,但我觉得,这段话绝不是空穴来风,应该是比较可信的。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首先,这一段对话被记入《明神宗实录》,说明神宗皇帝和张居正确实有过这么一段谈话,既不是后人的胡乱猜测,也不是凭空捏造。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其次,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皇帝的老师,一心要把朱翊钧教导成为一代圣君,他在皇帝面前是极为方正和严厉的。他不会说没有根据的话,更不会制造谣言或是传播八卦消息。所以可以确定,张居正本人一定认为“建文帝未死,晚年入京”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然他不会讲给小皇帝听。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再次,张居正的说法是有根据的,是“先朝故老相传”。在万历之前,张居正历仕嘉靖、隆庆两朝,和相传建文帝进京的正统五年相隔百年左右,当年的掌故在朝中流传也属正常。而这种说法能得到张居正的认可,那么传播消息的人必定是有身份、有地位朝中大臣,不会是信口雌黄之辈,而且,传播者也不会只有一人。所谓无风不起浪,能在朝堂上流传这么久的消息,不可能完全是人们的向壁虚构。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所以,我认为,《明神宗实录》里的这段记载,就是建文帝下落之谜的最好答案。有这一份颇为可靠的证据在,再结合《石匮书》《明史纪事本末》《皇明资治通纪》等史料(虽然诸多史料里的细节不完全相同,因为事件的流传过程中难免会有偏差或是添油加醋是现象发生,但故事的主线是一致的)的说法,我们可以认定,在没有出现更有力的证据之前,建文帝“出亡为僧,晚年进京”的说法就是最为可能的结果。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明实录》,《明太祖实录》和《明太宗实录》里拼命掩盖的历史真相,却在《明神宗实录》里现出了原形。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Vub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TOP星球历史网标签: 建文帝,明朝 上一篇: 探索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的祸福观与命运论 下一篇: 杨玉环与安禄山之间存在私情吗?二人有哪些传闻?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看剧学史 / 华夏历史 / 世界历史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