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TOP星球历史网,为您展示全球历史知识 / 清朝 / 三国 / 明朝 / 唐朝 / 汉朝 / 古代 / 宋朝 / 曹操 / 诸葛亮 / 刘备
logo
您的当前位置:TOP星球历史网 > 历史趣闻 > 秦始皇陵地下是否存在水银大海? 揭开兵马俑之谜

秦始皇陵地下是否存在水银大海? 揭开兵马俑之谜

时间:2014-06-11 17:11:34来源:未知阅读:495

  导读:兵马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至今蕴藏着许多未解之谜。本书作者供职于江苏省国土厅,在长期研究中,对秦俑的归属问题形成了独特的见解。他的这部专着,以众多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为出发点,大胆挑战学界一些似乎已成“定论”的主流观点,试图证明兵马俑与秦始皇并无直接联系。下面就和趣闻解密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1983年第7期的《考古》杂志发表的《秦始皇陵中埋藏汞的初步研究》一文称:在对整个封土堆的土壤汞量测定过程中,1个点的含量达到1440ppb(纳克级,相当于10的负9次方),其余53个点的平均含量约205ppb,由此得出了封土汞含量异常的结论,进而认定封土汞异常的原因,是来自秦始皇陵地宫之中,有着象征江河大海的水银。

  有些人认为这是秦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史料记载,得到了当代科技手段的肯定,认为这是地宫建设超越时空界限的铁证,更有权威人士据此提出:由于有大量水银的保护,秦始皇虽然死了2000多年,但他仍可能完好无损地安卧在地宫之中。当然,也有一些专家和学者,对“物探”成果的真实、适应,提出了合乎逻辑的质疑。

  比如:在1986年的秦俑学术讨论会上,就有人就“汞异常”的说法指出:如果要使前述观点得以成立,首先要排除以下几种外部汞污染的可能。一是,要排除周边工厂排出的含汞废水、废气,对秦始皇陵封土产生的各种污染;二是,要排除秦始皇陵附近的农作物,曾经使用过各种含汞的农药;三是,要排除长期以来,在骊山开山工程爆破过程中,曾经使用过含汞的起爆剂。

  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临潼县志》说:“1978年~1980年,对全县苯、汞、铅作业工人进行普查,涉及21个工厂中毒人数1193人。”《陕西省志》也说:“长安、临潼、蓝田县,农药中的汞、砷等有毒物质,大部分残留于土壤中,并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还有人质疑说,如果秦始皇陵地宫集中埋藏着大量水银,那么它无疑是一个特大的污染源,历史上应该有汞污染引起的病史资料才对;而且在紧靠秦始皇陵封土附近几个村子的水井中,也应该测得汞异常的技术数据。然而这方面的记载一直是空白。

  我们知道,地壳中汞平均丰度为0.08ppm(微克级,相当于10的负6次方),土壤为0.03~0.3ppm。所以,对秦始皇陵封土堆土壤汞量测定过程中,除含量达到1440ppb这个点确属不正常之外,其余53个点的平均含量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可见,由此推导出秦始皇陵封土汞含量严重超标,是不够严谨的。

  有学者对《史记》中“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相机灌输”的话深信不疑,于是提出“在秦始皇陵地宫深处,存在着13000多吨水银,几千年来它们还在不断地流动着”。可是,对这13000多吨水银的来源,是难以解释的。史书记载,在四川,以出产水银着称的涪陵汞矿,一直到明清两代,进贡朝廷的汞每年只有300多斤。

  要在秦始皇陵地宫中灌进13000吨水银,按照明清时期朝贡数量估算,得生产9万多年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如果在几十米深处的地宫有13000多吨水银,那么它在封土堆表面形成“污染圈”的汞含量,就可能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特高数值。即使我们将地宫中的水银压低到200吨,也得生产1300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40K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TOP星球历史网标签: 兵马俑,秦陵,水银大海 上一篇: 平阳公主讨好弟弟汉武帝:送卫子夫、李夫人进宫 下一篇: 揭秘:古代紫禁城内守活寡宫女们的地狱人生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看剧学史 / 华夏历史 / 世界历史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