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TOP星球历史网,为您展示全球历史知识 / 清朝 / 三国 / 明朝 / 唐朝 / 汉朝 / 古代 / 宋朝 / 曹操 / 诸葛亮 / 刘备
logo
您的当前位置:TOP星球历史网 > 历史人物 > 一个真正为国家着想的“完人”,不仅是诗人更是忠臣!

一个真正为国家着想的“完人”,不仅是诗人更是忠臣!

时间:2019-09-16 15:52:21来源:网络阅读:236

  一个真正为国家着想的“完人”,不仅是诗人更是忠臣!星空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提起范仲淹,可能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著名诗人。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脍炙人口的名句。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实际上,范仲淹流传后世的作品少得可怜,寥寥数首。但是,在文坛外的他,花了一生的时间创下无数功业,是一名真正的为国家着想的“完人”。历史上的范仲淹,身份是多样的,他不仅仅是一名诗人,也是敢言直谏的忠臣;还是临危受命的大将;更是文韬武略的改革先锋... ...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当我们再从各种史书传记中了解范仲淹的一生,除了敬仰,也多少产生了一些悲悯。因为,他这一生只为国为民,做到了心系天下忧乐。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范仲淹的一生是怎样的,大部分的史书对他的记载是这样的: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两岁而孤,少而贫困,母亲改嫁,范仲淹入朱家,改名“朱说”。少年无“乐”;数年寒窗苦读,划粥断齑,冷水浇面,终以“朱说”之名登中进士。青年无“乐”;基层为官,心系百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仕途坎坷,三进三出。中年无“乐”;大军压境,国难当头,范仲淹临危受命,白发出征,举兵抗敌。老年无“乐”;朝纲混乱,范仲淹领命改革,惨遭失败,几度调迁,病逝他乡。晚年无“乐”。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那么,范仲淹到底有没有过快乐呢。有人说:哪怕国富民强、国泰民安,范仲淹依然还是会有忧患意识,只因为他“先天下之忧”。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我想,或许只有走进他的人生,才能真正的读懂他的“忧”与“乐”。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故事要从公元989年说起,范仲淹在徐州的一家官宦世家中出生,他的降生,对范家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范家在有这个孩子之前,曾有过五位小公子,然而,不幸的是,有三位不到三岁就夭逝了。范仲淹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范家的一块宝。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被父母捧在手心里无疑是幸福的,最终,在父母的百般照料下,他健康的成长着。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范仲淹的父亲范墉担任徐州节度掌书记一职,虽然,只是一名七品小官,但是,也能够保证范家过上不愁吃不愁喝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长,在范仲淹还没满两岁之时,范父便因病去世了。本来就不太富裕的家庭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生活的压力也随之扑面而来。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母亲谢氏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她是无法靠自己一人将这个孩子拉扯长大的。为了母子俩能够活下去,谢氏无奈之下,只好改嫁到山东朱家,范仲淹也跟随母亲一起过去了,并改了一个名字——朱说。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那时的范仲淹刚过两岁,还是不谙世事的时候,对于之前家中发生的变故,他没有太多记忆,所以,不幸的家世没有给他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朱家一直待他不错。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就这样,范仲淹与朱家兄弟一起长大。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不过,范仲淹不像朱家的公子哥们只知道玩乐,而他则喜欢读书。继父一看,他如此聪明好学,定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便将他送到了长山县长白山醴泉寺来学习。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只不过,醴泉寺的环境根本比不了朱家,光是喝粥根本填不饱肚子,但是,范仲淹还是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在生活上也是非常的节俭,连母亲谢氏看了都觉得心疼。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那么,在学校寄读的日子到底有多艰苦呢?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范仲淹在每个晚上会煮上一锅粥,等到隔天天一亮,粥就凝结成块了,然后,用刀切成四块。两块留着早上吃,剩下的两块留着晚上吃。有时候,也会加上一些捣碎的各种野菜,这对于范仲淹来说,算得上是一道很难得的美味了。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数年来,在醴泉寺的范仲淹就是这样过的,这就是成语“划粥断齑”的来历。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这几年来,范仲淹一直在寺庙之中潜心学习,且非常刻苦。而朱家的几个公子却过着神仙般的生活,整日都在游手好闲,完全活出了不务正业的样子。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到了范仲淹的二十三岁那年,第一次因为节俭和朱家的几位兄弟起了争执。他好言相劝朱家兄弟们不要过度挥霍浪费,结果,其中一位兄弟竟无意说出:“我用的是朱家的钱,和你有半毛钱关系?”听到这句话的范仲淹感到震惊,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对于依继父为食,他感到很是愧悔,所以,暗下定决心要自立门户,靠自己恢复范姓。随后,范仲淹带着琴、书和剑离家出走了,独自一人来到河南应天府求学。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河南应天府给范仲淹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在求学的这几年,只要是文韬武略、儒释道法、排兵布阵等相关的书籍,他都会看上无数遍,直到弄明白为止。那时候的他,有个远大的志向——济世安民,并为此写了一首诗来自勉: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期恨即销。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睢阳学舍书怀》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到了公元1015年,学有所成的范仲淹已经二十六岁了,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便考中了进士,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从科举时代一开始,从来都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要知道,同是二十七岁考中进士的白居易,也会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过“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然而,大部分文人已是穷经皓首,就连举人都没能考上。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之后,考中进士的范仲淹顺利的担任司理参军一职,官虽不大,但是,也算是有了一份稳定的经济收入。两年后,范仲淹升为了文林郎,就奏请皇帝批准他恢复范姓。在得到皇帝的应允之后,范仲淹才叫回了自己的名字。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范仲淹当文林郎当了好几年,但是,文林郎只是基层官职,如果,没有政绩的话,那么,一点升迁的希望都没有了。但是,范仲淹对自己很有信心,果不其然,因为政绩突出,他有了再次升迁的大好机会,于是,被调到了泰州管盐仓。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在泰州,范仲淹花了很多心思去搞沿海筑堤,并重修捍海堰,后世称此地为“范公堤”。然而,就是在泰州的这段时间,范仲淹的母亲去世了。在守孝期间,范仲淹得到了晏殊的赏识,被安排去了应天府,当一名老师。没多久,他又被晏殊引荐到京城,当了一名京官。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范仲淹以为人生的高光时刻就要到来临,然而,接下来面临的却是“三进三出”的坎坷生涯。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到京城后,范仲淹担任密阁校理,别看官不大,但却是个很重要的职位,因为,能够常常见到皇帝,也就有了很多大展拳脚的机会。然而,那年的宋仁宗年纪还小,所以,日常政务几乎都由太后代劳的,也就是说,能做主的只有太后一个人。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有一次,皇宫操办太后大寿,宋仁宗便带文武百官进宫叩拜贺寿。群臣觉得皇帝是个家事、国事不分的人,有些不合礼制,但是,也不敢发出异言,哪怕是礼部官员,对此也一言不发。这时的范仲淹就按捺不住了,等到大寿结束后,便上书皇帝,指出了这件事的做法有些不妥: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好皇帝要做的是,明白家、国的界线在那里,更重要的是维护好国君的威严。”没成想,范仲淹说了皇帝还不够,还要说太后,觉得太后应当结束问政,并将君权还给宋仁宗。不过,范仲淹很快意识到自己说话还是有些欠缺,于是,就又写了一封长信《上资政晏侍郎书》: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具官范某谨斋沐再拜,上书于资政侍郎阁下 :某近者伏蒙召问:‘曾上封章,言朝廷礼仪事,果有之乎?某尝辱不次之举,矧公家之事,何敢欺默,因避席而对日:... ...’”范仲淹在道歉的同时,也不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原则。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但是,后果可想而知,太后对此大发雷霆,二话不说将范仲淹从京城调离出去,贬去河州府当通判。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这就是范仲淹的“一进一出”。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直到1033年,太后驾崩了。已经长大的宋仁宗这才把范仲淹调回京城,让他担任右司谏一职。职责不难,无非是掌箴诲鉴戒,以拾遗补过。但是,对范仲淹来说,至少还有大展拳脚的机会。结果,范仲淹又因为废后一事,得罪了宰相吕夷简。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皇后平时对后宫管理得很严厉,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有一日,因为一个妃子不小心打到了皇帝。结果,以宰相吕夷简为首的一群人在那里小题大做,让皇帝一定要废后。废后可是大事,万万不可儿戏,范仲淹对此很是不平,先是在朝堂上和宰相大肆争辩,但没有讨论出结果。后来,写了一份奏折,准备上书劝皇上不能废皇后。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结果,范仲淹还没来得及见到皇上,宰相吕夷简不知耍了什么手段,愣是讨来了圣旨,直接把范仲淹贬去浙江桐庐,让其担任知州一职。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这就是范仲淹的“二进二出”。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但是,范仲淹一点也不怕,他相信靠自己的实力还能再杀回京城。果不其然,因为政绩突出——治水有功,又被调回京师,担任国子监一职,没多久升为吏部员外郎。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吏部一点也不好当,是个容易得罪人的差事。而且,此时的朝廷,宰相吕夷简培植了不少羽党,操纵着朝政。范仲淹为了让朝廷恢复太平,便提出官制改革。结果,朝堂马上就掀起了门派之争,也就是历史上的“景佑党争”。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可以说,范仲淹根本不是吕夷简的对手,很快被打压了下来。就这样,范仲淹又被贬黜,这次贬到的地方是江西饶州。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这就是他的“三进三出”。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此时,已经四十七岁的范仲淹,一路向南,望着周围的美景,内心百感交集,不由得写了一首诗: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过禅师。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郡斋即事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不久,范仲淹的朋友梅尧臣给范仲淹写了一篇文章《灵乌赋》: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乌之谓灵者何?噫,岂独是乌也。夫人之灵,大者贤,小者智。兽之灵, 大者麟,小者驹。虫之灵,大者龙,小者龟。鸟之灵,大者凤,小者乌。贤不时而用智给给兮,为世所趍;麟不时而出驹流汗兮,扰扰于修途。龙不时而 见龟七十二鑚兮,宁自保其坚躯。凤不时而鸣乌鵶鵶兮,招唾骂於邑闾。乌兮,事将兆而献忠,人反谓尔多凶。... ...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劝范仲淹以后尽量少说话,不要多管闲事,至少不要学乌鸦报忧,要像报喜鸟那样。对此,范仲淹对此作了回复,他还是以《灵乌赋》为标题: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不学太仓之鼠兮,何必仁为,丰食而肥。仓苟竭兮,吾将安归?又不学荒城之狐兮,何必义为,深穴而威。城苟圮兮,吾将畴依?宁骥子之困于驰骛兮,驽骀泰于刍养。宁鹓鹐之饥于云霄兮,鸱鸢饫乎草莽。君不见仲尼之云兮,予欲无言。累累四方,曾不得而已焉。又不见孟轲之志兮,养其浩然。皇皇三月,曾何敢以休焉。此小者优优,而大者乾乾。我乌也勤于母兮自天,爱于主兮自天;人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全文读下来,不过表达了八个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就是这八字箴言,传唱了千年。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宋人吴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话说,范仲淹任饶州知州时,官妓中有一位小歌妓小鬟,范仲淹颇为看中。后来,范仲淹被调回京师,因小鬟年纪太小不便携行,与,就给他的朋友魏介寄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怀庆朔堂》,范仲淹在诗中说道: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庆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官去未曾开。年年长有别离恨,已托东风干当来。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魏介心领神会,于是,就把小鬟买来转送给了范仲淹。并且,南宋的姚宽还记载,范仲淹曾以胭脂寄小鬟,并题诗曰: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江南有美人,别后常相忆。何以慰相思,赠汝好颜色。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并且,明人朱有炖据此改编为杂剧《甄月娥春风庆朔堂》,剧前引言亦详述此事。可见,此事的确是真实发生过的。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公元1038年,范仲淹在越州创办了一家书院,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那些学子。而远在千里的朝堂,却是一片混乱,不过几年时间,李元昊建立的西夏国总是攻打大宋。然而,大宋朝廷是个重文轻武的地方,尤其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的几十年,北宋都没有发生过战事。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所以,此时的军队早已没了当年的英勇。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如今,狼烟再起,放眼望去,整个朝堂竟然没有一个将军能够带领士兵去抗敌。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后来,大臣韩琦向皇上推荐范仲淹,表示此人熟读兵书,打赢西夏国肯定是有希望的。对于这个建议,就连他的死对头吕夷简也赞同,推荐他来当将军。就这样,1040年的时候,已经年过半百的范仲淹和韩琦一起担任副安抚使,协助正史夏竦一同对抗西夏国的军队。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就在范仲淹风尘仆仆赶往延州之时,亲眼看到一路上的断垣残壁,不少茅庐都成了废墟。更可怕的是,地上到处都是尸横遍野,可以说是民不聊生。面对此景,范仲淹感极而悲,随笔写了一首《渔家傲·秋思》: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好在,最终范仲淹的表现没让人失望,一到延州就带着大儿子一起上战场,打了几个漂亮的胜仗。但是,范仲淹知道宋军目前为止还是打不过西夏的,于是,定下了重防守的策略。随后,范仲淹上书给朝廷说:“要想守住国家,只有积极防守,几年后,西夏兵定然不战而退。”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但是,朝廷上下对范仲淹的建议根本不认同,觉得西夏不过是个小国,也没有那么多兵力,要知道,北宋可是有几十万大军呢,再加上士气高涨,难道不是主动出击的绝佳时候吗?最后,皇帝还是没有听进范仲淹的话,反而命韩琦赶紧出兵把西夏打得落花水流。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然而,现实却狠狠的打了皇帝的脸。韩琦带领大军交战,最终,惨败而归,死伤数万。在尝到兵败的滋味后,宋仁宗这才认同了范仲淹的想法。于是,范仲淹连忙命人做好防守的准备,建堡垒、加防固、招本地军、筹备粮草、训练士兵一样都不落。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因为这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果不其然,在防守期间,李元昊大军多次来犯,最终,都是无功而返。可是,范仲淹依然不敢懈怠,时不时会组织反击,采取骚扰策略,让西夏军防不胜防。很长一段时间,双方的战局都处于僵持。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终于,宋兵熬到第五年时,范仲淹的防守策略奏效了。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建国不久的西夏因为连年征战,早已掏空了国库,军中的士气也渐渐低落,不愿再打仗了。在1043年,李元昊不得不和北宋正式议和,给持续多年的战争画上了一个句号。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战争结束后,朝廷为了表示对范仲淹的器重,连下四道诏书,令范仲淹、韩琦二人速回京师任职。朝廷封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一职,可以和枢密使富弼、韩琦一起主持朝政。但是,朝廷内部并没有随着战争结束而有所好转,纲纪混乱、人心涣散的问题还在。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并且,更让范仲淹头大的是,官员腐化之风也愈来愈严重了。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此时的范仲淹已经五十五岁了,做官二十八年有余,回到朝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宋仁宗呈上十项改革内容——《答手诏条陈十事》: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伏奉手诏“今来用韩琦、范仲淹、富弼,皆是中外人望,不次拔擢。韩琦暂往陕西,范仲淹、富弼皆在两地,所宜尽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兼章得象等同心忧国,足得商量。如有当世急务可以施行者,并须条列闻奏,副朕拔擢之意”者。臣智不逮人,术不通古,岂足以奉大对。然臣蒙陛下不次之擢,预闻政事,又诏意丁宁,臣战汗惶怖,曾不获让。... ...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从此,便拉开了“庆历新政”的序幕。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新政改革搞得很是轰烈,也是范仲淹政治生涯的巅峰时刻,最终,在皇帝的大力支持下,他的治国主张总算得到了落实,同样,也让整个北宋有了一些好的转变。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但是,改革哪有那么容易。十条新政对国家、对公民来说都是良药,可是,却触犯了一些弄权者的自身利益。由于,新政来的太过猛烈,从而,导致很多官员,甚至,皇族损失了不少的利益。最终,宋仁宗在各方的压力下,不得不停止了庆历新政。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就这样,持续了八个月的庆历新政宣告失败。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范仲淹、韩琦等人,也都被一些弄权者冠以“朋党”之名,将他们从京师调离了出去。过了一年,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也受到了牵连,被调往岳州,担任知府一职。到了岳州后,滕子京耗费数年,让岳州重新有了新的面貌,而且,重修了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如此焕然一新的岳阳楼,怎么也也得写篇文章纪念下。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就在这时,滕子京想起了那位才华横溢妙笔生花的范仲淹,便写了一封《求书记》,加上刚刚画完的《洞庭晚秋图》一幅,派人将这两样给范仲淹送了过去。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此时的范仲淹,刚被贬到河南邓州没多久,正是人生失意之际。对于多年的官场斗争,还有边关战事一系列的烦心事,他感觉到有些累了。也就是在这一天,范仲淹收到了好友滕子京的来信。他看着那幅《洞庭晚秋图》,不知怎么的,幕幕往事都浮现在他的眼前。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一路走来,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呢?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范仲淹沉默许久,随后,便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一气呵成,写下了一篇流传百世的《岳阳楼记》: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实际上,范仲淹从来都没有去过岳阳楼,但却从这幅画中找到了人生的真谛。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过了三年,范仲淹被调往杭州,担任知州一职,没多久,又被调往青州。直到1052年初,范仲淹由于年纪过大,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在回颍州的途中不幸病逝了,享年六十三岁。范仲淹墓,位于洛阳城东南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万安山南侧,分前后两域。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宋仁宗得知范仲淹病逝的噩耗,悲痛万分,亲笔写下了“褒贤之碑”,并谥号“文正”,封他为“楚国公”。由于,范仲淹调去当官的地方不少,而且,在这些地方都有些建树,民间纷纷出现数十处纪念堂和雕塑,以此来纪念范文正公。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三百多年后,也就是洪武年间。皇帝朱元璋在查看死刑犯案卷时,发现里头有个人叫范文从,因反对廷政策而被判死刑。随后,朱元璋便命人传唤范文从,试探的问道:“你不会是范仲淹的后人吧?”那人不紧不慢的回答:“罪臣正是范仲淹的后人,是第十二世孙。”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朱元璋随即命人取来锦帛,亲自写下了十四个大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将这幅作品送给了范文从,说道:“你是范仲淹的后人,免你五次死罪!”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范仲淹早已不在世间,但是,数百年来,范氏家族仍然兴盛不衰,光是靠范文正公的福祉,也绵延了子孙数百年。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纵观范仲淹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每时每刻都把国家、百姓放在身前。他为国家着想,直言上谏针砭时弊,哪怕朝廷纷争尔虞我诈,哪怕经历四进四出坎坷,也依然是奉诏必回;他更是为百姓着想,大修学堂振兴教育,修筑大坝赈灾安民,重民生轻徭役太多伟绩,说也说不完。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一生的故事的话,《岳阳楼记》其中有一句就很合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就是他一生的写照。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TY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TOP星球历史网标签: 北宋,范仲淹 上一篇: 周世宗柴荣即位“凶险”?柴荣登位之时天下大势如何? 下一篇: 虎牢关一役李世民擒获王世充、窦建德!李渊为什么放过王世充?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看剧学史 / 华夏历史 / 世界历史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