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TOP星球历史网,为您展示全球历史知识 / 清朝 / 三国 / 明朝 / 唐朝 / 汉朝 / 古代 / 宋朝 / 曹操 / 诸葛亮 / 刘备
logo
您的当前位置:TOP星球历史网 > 历史人物 > 汉文帝开创一项伟大制度,还养活了大量军队

汉文帝开创一项伟大制度,还养活了大量军队

时间:2019-09-24 10:52:06来源:未知阅读:338

  今天星空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文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屯田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土地制度,在其他国家的历史上,较为罕见。这种制度,最早由西汉汉文帝开创,在此后的各朝代中,一直被沿用。虽然历朝历代的屯田制度略有不同,但却都保留了西汉屯田制度的基本框架。屯田制度是怎样诞生的?它为何能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延续2000年?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一、屯田制度的诞生历史背景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西汉立国以来,北方的匈奴一直是汉朝的心腹大患,汉高祖刘邦曾踌躇满志,可“白登之围”一役让他认清匈奴不可小觑。刘邦驾崩后,惠帝软弱,吕雉专权,匈奴更加肆无忌惮,冒顿单于甚至写信侮辱吕雉,但汉朝无力一举灭掉匈奴,因此吕雉也只能忍辱。吕雉去世后,吕氏集团被诛,汉文帝登基,匈奴数读侵犯边境,为了抵御匈奴,《汉书》记载: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文帝时,匈奴数寇边,太子家令晁错上言:“`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以备之。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汉书》的这段话,是屯田制度的起源,即,汉文帝要对抗匈奴,大臣晁错认为:应该选择能在西北定居的人,在那里种田,这样才能长久。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晁错的建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西北定居种田,为何就能抵御匈奴?因为汉文帝为了抵御匈奴,不得不派遣大量兵力驻扎西北,但驻军就要产生以下两个问题: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第一,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机动很强,往往让人防不胜防,汉文帝要驻军,兵马数量太少不顶用,兵马太多,国库压力就会很大。例如,文帝前元十四年,匈奴入侵,《史记·匈奴列传》记载: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邓,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匈奴十四万骑兵入侵,差点打到甘泉,匈奴进攻,汉朝防守,如果要防御他们14万机动很强的骑兵,汉朝至少要双倍于敌人的军力,才有可能形成优势。那28万汉朝军队,一直驻守在西北,守株待兔,消耗巨大。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第二,西北边塞之地,大部分是荒漠,人迹罕至,生产力低下,驻扎几十万的将士在那,人要吃粮,马要吃草。当地的生产力不能满足军队的消耗,必须从中原内地大批量的运送粮草。古代没有机械,汉朝时期漕运也不发达,全靠人力、畜力来运输,消耗很大。关于古代军粮的运送消耗,在《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曾说: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计千里转运,二十钟而致一钟于军中也。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也就是说,在古代,靠人力押运粮草,如果运送距离是一千里,那么人、畜在路上将消耗95%,运达目的地时,粮草仅剩二十分之一。这个数据并不夸张,在很多兵书上都得到印证。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所以说,汉文帝要想通过在西北常年驻军的方式来抵御匈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兵力要多;第二粮草要供应得上。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就会给汉朝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而这些经济压力最终还是要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因此,晁错才提出屯田的建议。晁错的意思是:我们迁居一些百姓到西北,在那里开垦荒地,增加生产。以西北土地养活西北的士兵,就可以避免粮食运输中的大量消耗,这就是汉文帝屯田制度的原始雏形。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不得不说,晁错的这个建议,对汉朝,对之后2000年的封建王朝,影响深远。但晁错最初的屯田方案,仅仅是“民屯”,还不是“军屯”。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具体的屯田形式和管理。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二、屯田制度的具体形式和管理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西汉的屯田制度,始于汉文帝,发展于汉武帝,成熟于汉昭帝和汉宣帝时期,其最基本的屯田形式,包括“民屯”和“军屯”两种。从“民屯”到“军屯”,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1.最初的屯田方式:民屯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晁错最初给汉文帝的建议是“募民徙塞下”,这里的“民”,最初指的是流民。何为流民呢?这样从汉初国内的政治环境说起。刘邦建立汉朝时,封赏了大量的功勋阶层。这些藩王和公侯都有自己的封地,最初,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还能相互依存,但历经高祖、惠帝、吕后,到了汉文帝时期,土地兼并严重,《汉书·衡山王传》说“数侵夺人田,坏人塚以为田”。这些权贵们仗着手中的权力,侵占或低价购买百姓田地,大量的农民没有了土地,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变为流民。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流民数量的激增,他们为了生存,盗窃,抢劫等案件时有发生,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晁错希望汉文帝能够把这些流民安排到西北边塞,朝廷分拨给他们土地,让他们在西北安居。这样做既解决了西北驻军的粮食问题,又为维护社会治安做出了贡献。晁错云: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利施后世,民称圣明,与秦之行怨民相去远矣。”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为了招募流民去西北边塞,汉文帝下了很大功夫,不仅给流民们发放种子和农具,若有整个家族都迁过去的,还给了很大的税赋减免。在汉文帝的号召下,大批流民赶往边塞,屯田制度至此开始。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尝到了屯田的甜头,继续推广民屯。《汉书·武帝纪》云: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元狩二年,主父偃盛言朔方地肥饶,蒙恬城之,内省转输戍漕,为中国灭胡之本。武帝用其计,募民十万徙居之。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也就是说,到了汉武帝元狩二年,在主父偃的建议下,汉武帝又迁徙了10万百姓到朔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到了元狩四年冬天,汉武帝又从陇西、西河、会稽等地,迁徙72万人口,到西北去参与民屯。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需要说明的是,民屯制度,对朝廷来说有利,对百姓来说,利益更大。在农耕社会,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特别对于长期没有土地的底层百姓来说,到西北边塞去,朝廷会给他划拨一大片土地,有了这片土地,他就可以让全家衣食无忧。因此,民屯制度对朝廷和百姓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但随着屯田制度的发展,又一种形式的屯田开始了,那就是“军屯”。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2.屯田制度的发展:军屯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汉武帝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率领大军主动攻击匈奴,匈奴被击退后,留下大片真空区域。这片区域闲置在那里,不能产生价值。与此同时,大量的士兵驻守于此,这些士兵除了等匈奴人再次出现外,基本上无所事事。也就是说,当“地闲”遇到“人闲”时,给汉武帝提供了新的思路。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汉武帝认为,与其让百姓到西北去种地,不如让这些军士们开荒生产。汉武帝最初的想法是,只要他们能够自给自足,或者说,只要能够减轻军需压力,都可以接受。《史记·平准书》记载: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太初元年,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设田官,斥塞卒六十万戍田之。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让军队来屯田,相比于流民屯田来说,有两个优势:第一,士兵们常年接受军令,执行力比流民要高。第二,士兵们是一个整体,便于整体调度,而且,士兵大部分身强力壮,生产力极高。因此,军屯的效果,比民屯更加显著。几年尝试下来,除了遭遇天灾外,军队屯田的收成,基本上都能满足自给自足,甚至还有盈余。因此,接下来几年,汉武帝又派遣约十八万军士,分别到酒泉、张掖、轮台等地开展军屯。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到了汉昭帝时期,继续推行军屯制度,此时把一些罪犯、流放的罪奴也发送到边疆,参与屯田。一方面,可以让军队将士继续监管这些罪犯,另一方面还能让罪犯参与生产。汉宣帝时期,汉朝军队讨伐车师,俘获300名俘虏,汉宣帝尝试让俘虏来参与屯田。因此,《汉书·西域传》云:“使吏卒三百人,别田车师。”足见当时军屯制度已经发展成熟。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特别是在汉宣帝时期,军屯的规模很大,这些在西北屯田的士兵,农忙时耕种,农闲时训练,成了抵抗外敌的重要力量。同时,他们减轻了中原内地的粮草压力,直接造福了汉朝百姓。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除了民屯、军屯外,到了明朝时期,又发展了“商屯”,其实质和民屯较为相似,这里不做具体介绍了。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3.屯田制度的具体生产管理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通过追溯“民屯”和“军屯”可知,西汉时期,最早开展的是民屯,后来发展了军屯,这两种屯田方式并行。民屯可以解决社会治安和生产的问题,军屯可以大大减轻内地的粮草压力。但屯田不是简单的种地,庞大的人群到达边塞,到底如何管理呢?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汉朝时期,为了管理边塞屯田,中央大司农专门在边郡设置“农都尉”一职。《汉书·昭帝纪》曰:“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农都尉是直接管理屯田的官员。农都尉以下,还设置田官、左右内史、农亭长、田长等职务,旨在指导、督促、管理屯田者。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对于民屯来说,由上述官员直接管理,但对于军屯,统属关系则有所不同。军屯的士兵,首先要听军队长官的直接指挥,包括屯田。大司农可以派遣农都尉入驻军中,协助和指导军士们耕作,但没有管理职能。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军屯的土地,朝廷是不收赋税的。而民屯的土地,最初按照中原地区的一半来收租,若遇到灾荒,还可以享受其他减免。从这里,能够看出汉朝对屯田百姓人化的一面。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三、屯田制度的历史意义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不管是民屯还是军屯,屯田制度对西汉一代、对后期的封建王朝,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表现为以下五点: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第一,屯田制度增加边塞生产力,减少军粮运送消耗。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屯田制度最初的目的,是旨在解决边塞驻军的粮草消耗问题。在屯田制度以前,从中原地区向边塞运送粮草,消耗极大。屯田制度的开创,避免了大量粮草消耗在路上,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粮食成本和运输成本。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第二,屯田制度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西部人口的增长和民族融合。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屯田制度,尤其是民屯制度,直接促成大量的中原百姓迁徙边疆,边疆的许多荒地经过数代人的开垦和耕耘,变成了肥沃的土地,因此屯田制度对中国边疆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中原百姓到了西部边塞,对西部人口增长有积极意义,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第三,屯田制度减轻了内地土地不足的压力,缓解了内地的社会矛盾。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文景之治之后,内地人口激增,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人均土地的减少,就意味着有人要饿肚子。屯点制度把流民迁往边疆,减轻了内地土地不足的压力。同时,流民对社会治安会形成威胁,把他们迁到边疆,既可以让他们有了丰衣足食的土地,同时缓解了内地的社会矛盾。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第四,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对丝绸之路的建设有重要贡献。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屯田制度促进了古代农民的交流,很多中西部互不相通的耕种方法和农产品,在这种交流中相互传播,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贡献极大。其次,屯田制度促进了西部的发展,让更多的内地人愿意走向西部,扩展了内地通往西部的通道,为汉代的丝绸之路,做出重要贡献。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第五,对西汉以后的中国历史,有直接的借鉴意义。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屯田制度虽然起始于西汉,但在西汉之后,不管是东汉、魏晋南北朝,还是隋唐明清,这种制度在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了2000年,对西汉以后的中国历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正是因为屯田制度的诸多优势,才让这种制度一直保留着极强的生命力。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Xc5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TOP星球历史网标签: 汉文帝,汉朝 上一篇: 李世民是怎么治国平天下的?李世民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下一篇: 揭秘:为什么窦太后会笃信道家之说?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看剧学史 / 华夏历史 / 世界历史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