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明末的军队,对外无法镇压努尔哈赤,以至于让努尔哈赤一步步崛起,到了皇太极时期,不仅统一了关外,甚至降服了强大的李氏朝鲜和蒙古诸部;对内则是镇压不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使其一步步发展壮大,威胁明朝统治,最后让这个并不具备帝王之才的农民首领李自成崛起,消灭了明朝,令人唏嘘。虽然明末也有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比如戚家军,当时可是打退了日本军队。感兴趣的读者和星空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从整体来看,明末的强军只在少数,而且多数的精锐部队也在连年的战事中消耗殆尽,总的来说明末的军队战斗力非常羸弱,这和明初踏碎蒙古政权的军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这样战斗力羸弱的军队,投降清朝之后,战斗力大增,个个神勇无比,为清朝打下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为何同样的军队,跟随不同的政权战斗力都是天差地别呢?让我们简单剖析明末军队战斗力迅速下降的原因。
明末战斗力羸弱的原因是错综复杂,并不是单一的,可以说是多方面原因汇集起来而形成的结果。可导致明末军队战斗力羸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到了明朝末期,因为国家财政亏空,军队的军饷经常拖欠,没有了基本的物质保障,就算最忠诚的士兵也不会为国家拼命。士兵没有斗志,结果可想而知,自然是兵败如山倒。在明末与清军交战的过程中,投降和兵变都是经常的事情,更有甚者了解到清军的丰厚待遇,直接不战而降。
当时明末的国库空虚,也曾想过解决军饷的问题,并且重新训练军队镇压关外的清军,对内镇压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于是便向百姓征收臭名昭著的“明末三饷”,结果没有解决军饷的问题,反而激化农民不满,百姓纷纷揭竿起义,壮大了李自成的农民部队,形成了恶循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这也是为什么明朝亡于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之手了。
而清军在入关之后,对于军队军饷方面,根本不会像明末那般经常拖欠,士兵有了基本的物质保障,自然也是军心稳定,军队团结,战斗力上升。所以说军饷的长期拖欠是明末军队战斗力下降的直接原因,经常拖欠军饷,自然无法控制军队,军队的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
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重文轻武似乎成了后代的传统,明朝也是如此。统治者坚持奉行着”重文轻武“的传统,武将并没有太大权力,决策权和统帅权都掌握在文官手中。而且兵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存亡,武将作为皇帝长期不放心的存在,皇帝自然经常的派遣监军太监去地方指挥军队。
统治者只关心皇权的稳定,根本不会考虑太监对军队指挥方面能力的欠缺。像崇祯帝就喜欢经常的派遣监军去指挥各地军队,甚至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际,崇祯帝号召天下勤王,结果只来了唐通率领的八千余人,崇祯帝在感动之余,还不忘给唐通派遣了监军太监杜之秩,命他们一起去镇守居庸关。表面上是派遣监军太监,实际上还是不相信唐通这个武将,派太监监视唐通,掌握最高指挥权,控制军队。
在这样的指挥方式下,军队的作战能力自然锐减。先不说太监对军队指挥方面能力的缺失,而且太监进入军队,自然引起将领的不满,导致军队往往会出现内部争斗不停,自相残杀的情况。唐通和李自成军队交战之时,太监杜之秩贪生怕死,直接开关投降;还有明末名将卢象升在抵御清军之时,直接被太监高起潜和大臣合伙坑杀。没有着优秀将领的指挥和训练,军队战斗力根本无法提升。
清军就完全不同,因为八旗军队过少的原因,统治者非常重视武将。为了保持八旗兵的总体作战能力,统治者选择以降军打前阵,八旗兵在后面压阵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八旗兵总是能以最小的损失来取得最大的胜利,总体来保持军队的作战能力。而且降军打头阵,肯定不敢望风而逃,只要逃跑,一定会被后面的八旗军队击杀,只有拼命,也许还能生还。在多年的战争中,清军的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觑。
明朝人心不稳,内斗严重也是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的一大原因。明朝的军队,战斗力虽然不强,但内斗可谓是登峰造极。比如当时隆武政权和鲁王监国政权内斗,当时崇祯帝自缢后,唐王在郑芝龙的支持下,登基为帝,年号隆武。在国家危难之际,有这样一位心怀大志的领导者对于国家是有利的。此时隆武朝廷还占据着半壁江山,而且清军推行的“剃发政策”引起百姓强烈不满,大批乡绅揭竿起义,从事“反清复明”的运动。
这对于明末的局势本是一片大好,谁知东南乡绅在清军当前之际,为了一己私利又开始私斗,台州鲁王顺势而为,出任监国,相当于在混乱的局势下又出现了一国二主的现象。后果可想而知,这无非是加剧了各地私斗,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在明末时期,这样的私斗屡次发生。还有经典的邵武政权和永历政权的兵戎相见。就连内部都不团结,为了私利、为了称王,内斗不断,军队分崩离析,战斗力必然无法指望。
所以在清军南下之时,明末军队基本上没有抵抗,比如南阳的弘光政权,清军南下,在江北的四镇除了黄得功誓死抗争之外,其他将领基本没有抵抗就望风而降了。到了隆武政权时期,就连唐王的依附者郑芝龙也投降了清朝。也就只有是从大西军中出身的李定国,在永历年间带领军队奋勇抵抗清军南下,对清军统一的进程形成了巨大阻力,可终究还是寡不敌众,以身殉国。
明末的人心不齐,内斗严重是军队战斗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笼络人心方面,明末与清朝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明末真的需要向清朝借鉴。清朝尤其善于笼络人心,在皇太极时期,特封明朝的降将孔有得、尚可喜、耿仲明为三顺王,入关以后为了表彰吴三桂的功劳,更是封他为平西王。像明末将领孙可望,本来拥有军队可以帮助永历政权抵御清军,想让永历政权给他一个“秦王”的名号。可在风雨飘摇中的永历政权居然不予封号,根本不考虑当时恶劣的政治环境,只是一味地遵循祖制。结果经过一番波折之后孙可望还是成了秦王,只是跟永历政权有了隔阂。
到了清朝就大不相同,在失利后仅有几百人的孙可望降清后,依然被封以“义王”的名号。可以说在笼络人心方面,明末真的相差甚远,清朝如此会笼络人心,不管是投降的将领和士兵,还是本国的八旗军队,自然对政权信服,战斗力自然高涨。而明末本就内斗严重,还遵循守旧,不懂得笼络人心,将领和士兵不肯卖力,战斗力自然得不到保障。
除了国家财政、重文轻武已经人心的问题,明末军队战斗力下降还要追溯到制度方面,与军队战斗力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自朱元璋建国以来采取的“世兵世职”的职务世袭制。这种职位世袭制贯穿明朝始末。在初期,这种以血亲关系维系的军队,可以在战场上激发强大的战斗力,可谓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战场上齐心协力,共同抗战。朝廷以世职来分配军功,既减少了朝廷的奖励支出,又会让后世承担支付责任,用较少的军费培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是前期“打江山”的情况。
然而,优秀军人的子孙不一定是优秀军人,几代人过后,有人根本不适合从军。可“世兵世职”相当于如今的“铁饭碗”,祖上为朝廷拼死拼活立下的军功,朝廷不能无故免除,否则就破坏了原本的军功体制。长期下来,出现了一些不能胜任军官之人的人,长期、世代担任着军官职务,甚至一些军户天命之年还在当兵,身体机能各方面明显减弱,可朝廷也不能开除。这是典型的“大锅饭”,年轻时当兵,老了也不能革除,一旦破坏了世兵世职的军功体制,那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成了一个恶循环。
像明代中后期,能打仗的部队以募兵居多,比如“戚家军”,就是为了应对战事而重新招募的,将领都是能者担任,士兵也是骁勇善战,当时战斗力较强。但是在组建之后又被纳入“世兵世职”的弊病体制之中,几代下来,战斗力明显下降,最终都是老弱病残者居多。到了明末,能打仗的越来越少,大多数都是冲着朝廷的军饷来参军的。所以,在这样的世袭体制下,彻底带垮了明末军队。
部队直属于武将管辖,一定程度上存在私兵体制,这是封建军队的本质特征,历朝历代都没能解决。明朝为了政治稳定,防止军阀滋生,就形成了武将拥有部队,但要受文臣节制的根本体制。在太祖、成祖之时,他们都属于“马上皇帝”,直接掌握军队,足以对抗任何威胁,当然不存在问题。可在这之后,后世皇帝不擅军事,如果手下武将能力太强,就会成为皇权的威胁。为了在朝廷中形成一种制衡关系,就派遣没有部队的文臣领军,凭借朝廷的权威来行使指挥和决策权。这种体制虽然有利于维系朝廷统治,却是以牺牲部队战斗力为代价。
从各朝各代的史书中不难发现,衡量一个文官的功绩并不是以练兵为标准的,练兵的好坏都不会作为文官统帅死后的评价标准,只有在边镇修工程的才是好文官。练兵就是文人士大夫的短板,但也是官僚的无耻之处。
第一、对于文官来说,为百姓做基础建设,功劳是显而易见的,修建的任何都是都是实实在在的证明,是经得起考验的。
第二、基础建设,特别是边陲之地的基建,完全可以打着巩固边防的名义邀功,这是既可以被表彰,又能从中得利的好项目;
第三、要想提高战斗力,首要的就是练兵,可是练兵耗时耗力,还会得罪地方的乡绅和武将,是费力不太好的事情。可是如果搞地方基础设施,朝廷会定时拨款,地方会提供劳动力,既可以拉动内需,还能促进投资,并且整顿军备,让文官取得政绩,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在这样的状况之下,领兵的文官更加热衷于基础建设,把有限的资金全部投放到建设中,至于士兵军饷、战斗力的问题,文官从来都是置之不理。所以,在明朝末期,各大边阵,游牧民族入侵频繁,为了抵御侵扰,频繁地进行基建,国家财政即使亏空,但面对威胁还是要不停的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工程当中,于是更没有多余的支出去养活军队,导致了军队战斗力越发的虚弱。
在这种畸形的行政模式之下,文官都是“重物而轻人”的态度,宁愿去修建毫无用处的城墙堡垒,也不愿给士兵多发一丝军饷,与其提高军队战斗力,还不如坚固的城堡和城池能带来安全感,这是明末文官普遍的看法。但这些人没想到的是,任何坚固的城堡和城池都是需要士兵去坚守的,如果士兵的温饱都不能保证,哪会有士兵愿意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
比如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却以基建不强为借口,同时整顿内部吏治。可当然吴泽太难攻打契丹,第一次八万唐军进攻,失败,武则天马上准备第二次战役,接连三次,都以失败告终。可是唐朝国力就是雄厚,最后联合突厥,让契丹主动认输。说实话,如果文官少修城池和堡垒,把朝廷的拨款全部用在军队建设上,哪怕每次都打败仗,哪怕全军覆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将满清的军队拖垮。因为满清作为少数民族,人数上虽然不比上明朝,而且军队是越打越强,败仗多了,自然会出现强军。
明朝末期,内政彻底混乱,根本无法整治,倒不如放手一搏。只不过文官将领依然坚持基础建设,宁愿打败仗,也不会放弃基建。这种利益和官僚制度的捆绑让文官根本不愿意致力于军队建设。所以,这种文官体制才是明末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的深层原因。
总的来说,明末军队战斗力下降,其实是王朝末期的正常现象。各种弊病显露,也没有能力超群的统治者或大臣来治理弊病,挽救局面。不过,如果真的想提升军队战斗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改变这种畸形的文官体制,所谓“术业有专攻”,以文官治武将,本就是一个错误,在统治看来是维护了统治,实则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平公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帝王家的公主,皇帝视为掌上明珠,是皇帝的心肝儿,万千宠爱都集于公主一人,使得公主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我们知道,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
2021-06-01古代很多皇帝,都有杀戮功臣的恶习。功臣们往往都是能征善战、手握兵权的大将,或者是为国家立过大功的英才贤士。他们地位尊崇,威望极高,且在朝中或者军中有着广泛人脉,容易被皇帝视为危及皇权的威胁,从而遭到清除。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1-06-01很多三国迷对于军师这个职务非常迷恋,古代打仗如果没有计谋很难取胜,因为双方基本不会采取硬碰硬的打法,而军师又是智慧的代表,所以非常受到追捧。三国里被公认的五大军师,吴国和蜀国都占了两个,魏国只有一个,但是最后的胜者却是魏国。由此可见军师也不是万能的,军师再厉害也需要多方面来进行配合。
2021-06-01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述楚庄王的故事。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好人变坏容易,坏人变好却很难,皇帝和君王也一样,从明君到昏君不难可以说是一步之遥,不过从昏君到明君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堪称是难上加难,当
2021-06-01说到三国时期最能打的人物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清楚的,排第一的就是吕布,这个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很多人都在说排第二的人物,大部分都觉得赵云应该排第二的,但是小编思来想去的啊发现了,其实在坊间有这样的一个传闻,那就是“一部三国前吕布,后表马超,”这个时候有很多的网友要问了,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下面
2021-06-01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tōng。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
◆你知道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的生平过得如何? ◆你知道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你知道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你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不是莽夫,详解张飞的才华 ◆你知道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期成天沉迷于酒色 史官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导读: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
◆你知道嫦娥玉兔桂花树故事,相关传说给大家介绍介绍 ◆你知道月球上的女尸是嫦娥吗?很显然不是了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含多个版本) ◆你知道逢蒙杀羿的故事简介 逢蒙为什么要杀死后裔 ◆你知道后羿的故事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导读: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你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那么他的皇后是谁? ◆你了解刘备借荆州的真实过程是怎么样的? ◆你了解刘备是如何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的? ◆你了解历史上袁绍为什么会愿意放刘备走?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你知道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 ◆你知道历史上车臣活割俄罗斯士兵头是真的吗? ◆你知道二战是谁救了中国?有太多太多 ◆你知道世界十大禁用武器有哪些?一个比一个可怕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表达的什么意思?附全诗翻译和典故 ◆晚夜微雨问海棠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晚夜微雨问海棠,暗香蚀骨话离殇全诗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穿厚就行了 ◆蒙古人西征白人妇女描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