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徐达获封魏国公,在六位公爵中位列第二,仅次于韩国公李善长,食禄五千石,在所有功臣中最多。
洪武十八年二月,徐达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明史·徐达列传》)。
朱元璋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明史·徐达列传》)。
那么,徐达为何能在朱元璋麾下武将中位列第一?为何能获得善终?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元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回乡招募士兵,二十二虚岁的徐达前来应征,从此和朱元璋发生交集。朱元璋比徐达大四岁。
这年冬天,朱元璋率领淮西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南略定远,徐达是其中之一。
元至正十五年,郭子兴在和州捉住孙德崖,而孙德崖的部众也逮住朱元璋,徐达挺身而出,以身犯险,到孙德崖军营换回朱元璋。
朱元璋深受感动,更加信任、重用徐达。
元至正十六年三月,朱元璋率军攻占金陵后,立即派徐达攻取镇江,出发前,朱元璋嘱咐徐达说,严禁士卒烧杀抢掠,徐达认真执行命令,攻入镇江后,号令严肃,百姓生活如常。
此后,徐达先后率军攻下常州、宜兴、宁国路等地。
元至正十八年七月,郭子兴的第三子郭天爵谋叛被诛。十一月,朱元璋亲征婺州,让徐达留守应天,把自己的后方交托给徐达,由此可见朱元璋对他的信任。当时邵荣统领郭子兴旧部 ,与朱元璋同是江南行省平章政事。
在朱元璋坐镇婺州期间,徐达派俞通海夺取池州,使陈友谅部将赵普胜无法进窥太平、应天,朱元璋闻讯后提升徐达为奉国上将军,徐达的谋略与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
元至正二十年五月,徐达、常遇春按照朱元璋制定的策略,在九华山设伏阻击,成功阻挡了陈友谅对池州的进攻,徐达、常遇春配合默契,成功执行了朱元璋的作战策略。在以后的征战中,三个人这种合作方式还会复制很多次,直到常遇春去世。
这年闰五月,陈友谅大举东下,奔袭应天,朱元璋让徐达率兵在南门外的雨花台一带列阵,在所有的兵力中,徐达离应天城门最近,再一次体现出朱元璋对他的信任。
元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率徐达、常遇春等将领西征陈友谅,不久攻下其都城江州,然后朱元璋在江州坐镇指挥,让徐达率军进逼武昌。
元至正二十二年,朱元璋的地盘内叛乱频发,张士诚、陈友谅也趁机发动进攻,邵荣、徐达、常遇春率军平叛、防御。
这年八月,邵荣因企图谋害朱元璋而获罪伏诛,徐达在军中的地位升至第一。
汤和虽然比徐达参加起义早,但是从元至正十七年三月开始直到元至正二十六年一直驻守常州,而且在此期间,因为有事向朱元璋请示,未得到满意答复,曾在喝醉后口出怨言;“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明史·汤和列传》)。
而徐达、常遇春则一直率主力攻城略地,四处征战,军事谋略、作战经验、对朱元璋军事策略的快速理解与执行能力、战场上的随机应变能力远胜于其他将领,“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明史·常遇春列传》)。
与常遇春比较而言,徐达在谋略上更胜一筹,是帅才,而常遇春则是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将,冲锋陷阵,勇猛无敌,“是时称名将,必推达、遇春。两人才勇相类,皆太祖所倚重。遇春剽疾敢深入,而达尤长于谋略”(《明史·徐达列传》)。
徐达求知欲强,熟知古代兵法,在常年的征战中练就了高超的指挥能力和敏锐的嗅觉,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带兵出征时“在军中,日延礼儒士,说古兵法”(《明太祖实录》);“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明史·徐达列传》)。
元至正二十三年三月,朱元璋率徐达、常遇春等人北上安丰救小明王,攻下安丰后,朱元璋返回应天,徐达、常遇春攻打庐州的左君弼。
六月底,朱元璋下令徐达、常遇春从庐州还师,驰援洪都。
徐达、常遇春马不停蹄回到应天,又立即赶赴洪都,七月二十一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当时陈友谅占据上游,而且兵力众多,楼船高大,而朱元璋的战船较小,不利于仰攻,战斗打得异常艰苦,可是朱元璋一声令下,徐达冲在诸将前面,“达身先诸将”(《明太祖实录》),击败陈友谅前锋,俘获一艘巨舟,士气大振。
徐达可能在此战中受了重伤,朱元璋让他返回应天,防御张士诚的进攻,直到第二年三月,才再次让徐达领兵出征。
徐达坚定地听从朱元璋的指挥,只要朱元璋下令,便不顾个人安危拼命往前冲,没有丝毫犹豫,也许这正是打动朱元璋之处。
元至正二十四年正月,朱元璋自称吴王,任命徐达为左相国,位于李善长之下。
不久,朱元璋对麾下队伍进行全新整编,严格的等级制度和隶属关系得以确立,令行禁止,为日后的征战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工作之所以能顺利进行,离不开徐达的鼎力支持。
元至正二十五年十月,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等人攻打张士诚。朱元璋把消灭张士诚的战役分成三步:攻取淮东,然后发兵湖州、杭州,最后围攻平江。
朱元璋在应天坐镇指挥。
张士诚派兵进窥江阴水寨,企图诱使徐达分散兵力,朱元璋亲自去侦察,令徐达派廖永忠率小股兵力增防江阴。
徐达攻克泰州后,乘胜发兵兴化、高邮,朱元璋担心徐达过于深入,无法策应诸将,忙令他返回泰州,节制各路兵马。
元至正二十六年八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兵二十万,开始进攻张士诚占据的浙西地区,并且重申纪律:“城下之日,毋杀掠,毋毁庐舍(房屋),毋发丘垄(坟墓)”(《明史·徐达列传》)。
朱元璋决定先攻湖州、杭州,并且亲自定下计策。
徐达、常遇春依计而行,围攻湖州,朱元璋又令李文忠攻打杭州。
攻下湖州、杭州后,朱元璋令徐达统兵围攻张士诚的都城平江,采用四年前儒士叶兑献上的锁城法围城。
元至正二十六年九月,徐达、常遇春班师回应天,朱元璋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
这年十月,朱元璋制定出先剪除羽翼,后直捣敌人腹心的北伐战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山西大同)、太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明太祖实录》)。
随后,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兵二十五万,开始北伐。
大军出发后,朱元璋发布由宋濂代拟的《谕中原檄》,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而且告诉百姓:“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明太祖实录》)。
徐达一向严于约束部众,纪律严明,所下城池,百姓生活不受打扰,是朱元璋心中北伐主将的不二人选,“遇春下城邑不能无诛僇(戮),达所至不扰......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明史·徐达列传》)。
徐达虽为虎将,却有一颗仁心,率兵攻下很多城池,城内皆秩序如常,百姓生活安定,能很好地代表朱元璋和这支队伍的形象,获得百姓的认可和支持,“闾井宴然,民不苦兵”(《明史·徐达列传》)。
沂州守将王宣父子投降后,朱元璋派人秘密提醒徐达,王宣父子阴持两端,并非真心投降。不久,王宣父子果然降而复叛,可见,朱元璋的情报收集能力十分强悍。
不过,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推进,应天离前线越来越远,朱元璋虽仍然不断地把自己的判断派人告诉徐达,但也赋予了徐达更多的临机决断权力,“兵难遥度,随机应变,尤在将军”(《明太祖实录》)。
洪武元年五月,朱元璋来到汴梁,安排下一阶段的战略部署,徐达建议乘胜直捣大都,朱元璋表示同意,并加以补充:“北土平旷,利于骑战,不可无备。宜选偏禆,提精兵为先锋,将军督水陆之师,继其后,下山东之粟以给馈饷,由邺趋赵,转临清而北,直捣元都”(《明太祖实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北方平原广阔,利于蒙古骑兵作战,不可没有防备。应派将领率精锐为先锋,大将军统兵继后,水陆并进,用山东的粮食供给军需,从临漳直趋邯郸,自临清转而向北,直取元都。
八月,徐达率军攻入大都后,下令关闭皇宫大门,封存府库、图书、宝物,让指挥张焕率千名士兵把守,而张焕是朱元璋的御前侍卫。
徐达功高不自夸,不贪图女色和钱财,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也是深受朱元璋信任的原因之一,“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明史·徐达列传》)。
徐达谨慎持重,恪守本分,从不逾越君臣之礼。虽然在军中说一不二,但到了朱元璋面前,徐达恭敬谨慎,好像不会说话一般。朱元璋称许他为布衣兄弟,而徐达则愈发恭敬。
朱元璋曾从容地对徐达说,把旧邸赐给徐达,旧邸是朱元璋当吴王时居住的宫殿,可是徐达坚决推辞,“天下未定,上方宵衣旰食,臣敢以家为计?”(《明太祖实录》)
有一次,朱元璋把徐达灌醉,让人把他抬到旧邸,徐达醒后,“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明史·徐达列传》)。
而且,徐达善于安抚部下,与士卒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愿效死力,所以攻无不克,“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明史·徐达列传》)。
洪武元年十二月,徐达、常遇春首次与元军骁将王保保交战,便大获全胜,王保保仅率十八名骑兵慌忙逃走。
洪武二年七月,常遇春突然暴病而逝。
洪武三年正月,朱元璋分兵两路,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邓愈等将领进攻王保保,李文忠为左副将军,追击元顺帝。
四月,徐达在沈儿峪再次大败王保保,王保保身边只剩下几个人,携妻带子向北逃。
洪武五年正月,朱元璋出兵十五万,兵分三路,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蓝玉等将领,统领中路军北征。王保保不断地败逃、撤退,不断拉长中路军的补给线,并消耗着明军将士的体力,蓝玉为先锋,一路追击,在杭爱岭北进入元军的埋伏圈,徐达急令收兵,固守营寨。
此次北征失利,朱元璋总结经验教训,积蓄实力,很长时间没派兵北征,这是徐达最后一次大规模统兵北征。
此后,朱元璋派徐达长期驻守北方,燕王朱棣就藩北平后,想必从岳父那儿获益良多。
朱元璋登基后,一些功臣勋将不骄纵妄为,逾越法纪,而徐达严于律己,谨慎低调,从不居功自傲。
徐达安分守己,洁身自好。胡惟庸当丞相时,想与徐达结交,徐达没有理会,胡惟庸于是贿赂徐达的看门人福寿,徐达只是提醒朱元璋:胡惟庸不适合当丞相。
徐达不与朝廷重臣私下结交,忠心不二,坚决支持朱元璋的决定,不对皇权造成威胁,也许是朱元璋能放心让他长期统兵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平公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帝王家的公主,皇帝视为掌上明珠,是皇帝的心肝儿,万千宠爱都集于公主一人,使得公主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我们知道,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
2021-07-12古代很多皇帝,都有杀戮功臣的恶习。功臣们往往都是能征善战、手握兵权的大将,或者是为国家立过大功的英才贤士。他们地位尊崇,威望极高,且在朝中或者军中有着广泛人脉,容易被皇帝视为危及皇权的威胁,从而遭到清除。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1-07-12很多三国迷对于军师这个职务非常迷恋,古代打仗如果没有计谋很难取胜,因为双方基本不会采取硬碰硬的打法,而军师又是智慧的代表,所以非常受到追捧。三国里被公认的五大军师,吴国和蜀国都占了两个,魏国只有一个,但是最后的胜者却是魏国。由此可见军师也不是万能的,军师再厉害也需要多方面来进行配合。
2021-07-12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述楚庄王的故事。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好人变坏容易,坏人变好却很难,皇帝和君王也一样,从明君到昏君不难可以说是一步之遥,不过从昏君到明君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堪称是难上加难,当
2021-07-12说到三国时期最能打的人物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清楚的,排第一的就是吕布,这个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很多人都在说排第二的人物,大部分都觉得赵云应该排第二的,但是小编思来想去的啊发现了,其实在坊间有这样的一个传闻,那就是“一部三国前吕布,后表马超,”这个时候有很多的网友要问了,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下面
2021-07-12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tōng。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
◆你知道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的生平过得如何? ◆你知道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你知道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你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不是莽夫,详解张飞的才华 ◆你知道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期成天沉迷于酒色 史官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导读: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
◆你知道嫦娥玉兔桂花树故事,相关传说给大家介绍介绍 ◆你知道月球上的女尸是嫦娥吗?很显然不是了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含多个版本) ◆你知道逢蒙杀羿的故事简介 逢蒙为什么要杀死后裔 ◆你知道后羿的故事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导读: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你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那么他的皇后是谁? ◆你了解刘备借荆州的真实过程是怎么样的? ◆你了解刘备是如何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的? ◆你了解历史上袁绍为什么会愿意放刘备走?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你知道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 ◆你知道历史上车臣活割俄罗斯士兵头是真的吗? ◆你知道二战是谁救了中国?有太多太多 ◆你知道世界十大禁用武器有哪些?一个比一个可怕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表达的什么意思?附全诗翻译和典故 ◆晚夜微雨问海棠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晚夜微雨问海棠,暗香蚀骨话离殇全诗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穿厚就行了 ◆蒙古人西征白人妇女描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