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空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陆逊和孙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陆逊晚年为什么活活逼死?孙权为什么容不下他?陆逊哪里惹到孙权了?
公元245年,陆逊心中怀着无限愤忿病倒了。
只因他曾上书为太子孙和正位,近期,宦官不断带来孙权的书信,斥责他不该探听宫中机密。
3月,63岁的陆逊带着满腔的愤懑与疑惑,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21岁就成为孙权的幕僚,为东吴的建立和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权也多次夸他像周瑜一样胆略兼人;就在一年前,孙权还在册封他为丞相的诏书中称赞他,“伊尹吕尚,君实兼之”。
言犹在耳,弥留之际的陆逊怎么也想不通,二宫之争自己一直保持中立,现在不过是说了几句丞相该说的话,孙权为何就不肯放过自己?
01孙登之死
二宫之争的起源,应是孙登之死。
公元241年,孙权培养了多年的接班人,太子孙登不幸病逝。孙登气绝之后,孙权收到他的临终上疏,震惊悲惋,悲痛无法抑制。
因为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所以每次谈到孙登,孙权都泪流不止。
孙登出生于公元209年,是孙权的长子。曹魏曾多次要求孙权纳孙登为质,孙权都予以拒绝。
孙权很早就开始着力培养这个儿子。早年聘张昭父子教授《汉书》,称帝后更是直接将陆逊长期留在孙登的身边。
为了培养他的羽翼,孙权还早早地为孙登挑选了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四人为太子中庶子在,号称太子四友,同时以谢景、范慎、刁玄、羊衜等人为太子宾客。
长大后的孙登,在各方面也都让孙权很是满意。
因此,孙登之死让孙权丧失的不仅是一个卓越的太子,还有希望,平衡江东和淮泗集团的希望。
这一点,我们看看孙权为孙登挑选的那份羽翼名单就了解了。
太子的老师是江东士族领袖陆逊。从他对孙虑等人说话的语气来看,此时诸皇子的确十分忌惮陆逊。
太子四友和四宾客中,除了顾谭出身吴中四姓、刁玄是扬州人以外,其余都是淮泗二代精英。
这份名单中,陈表是孙策旧将陈武之子,张休是失宠的张昭之子,诸葛恪则是孙权的心腹诸葛瑾之子。
这份名单可很有意思。
前几期,我们提到,孙权称帝后,江东集团已经极为壮大和膨胀,东吴朝堂丞相和上大将军都出自江东;而淮泗集团则极速凋敝,以至于无人挑得起大梁。
就在孙登去世6年前,终极大招吕壹因罪斩首,孙权削弱江东士族的计划基本告吹。
而孙登的这个班底,既能让江东士族满意,但重点扶持对象却是淮泗集团,孙权甚至还考虑到了各个势力小团体的均匀分布。
可见,为了平衡江东士族与淮泗集团,孙权可谓是用心至极了。
也正因为如此,孙登之死,犹如一次政治地震,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很多人都感觉到了。
02 二宫之争
公元242年,孙和被孙权立为太子。但同时,孙权又立孙霸为鲁王,政治待遇几乎和孙和无二。
不久,因羊衜建议,鲁王地位有所降低,孙霸心有不满,便起了争储之心。
眼看鲁王受宠,很多朝臣们纷纷遣送子弟侍奉孙霸,朝中很快就形成了太子党和鲁王党明争暗斗,这便是二宫之争,也称南鲁党争。
孙霸能和孙和争位,是因为其背后有三个支柱,他们分别是娶了公主孙鲁班的全琮家族、和孙霸的两个外戚张承、刘基。
这三人和孙霸一样,早年都很受孙权的宠爱。可见,二宫之争其实跟孙权不无关系。
然而,事态的发展,很快就超出了孙权的预期。
由于孙权对全公主的宠爱和亲近,孙和的太子之位一次次几乎不保。这引起了太子党官员的抵触,朝堂之上已不是暗斗,而是明争了。
孙权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下令禁绝他们与宾客官员往来,专心就学。但有些事一旦开始了,便没有那么容易结束。
终于一个重量级人物被卷了进来。
这人就是陆逊。
陆逊本来长期镇守武昌,远离建业朝堂,因此对此事一直冷眼旁观,保持中立。
当全琮就此事跟陆逊通气的时候,陆逊还劝他局势不明,不要过早表明态度。
然而,江东士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陆逊管得了自己,却管不了他的族人和亲戚。陆逊的族子陆胤、外甥顾承都是支持太子孙和的急先锋。
孙和眼看自己地位不保,便多次让陆胤和太子太傅吾粲向陆逊求救,想借陆逊的分量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
于是,陆逊便多次上书,陈述嫡庶之分,“太子正统之位,宜有磐石之固”,并计划亲自到建业面见孙权,陈述意见。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孙和不仅没有因此保住太子之位,却捅了一个大大的马蜂窝,反而加速了自己的败亡。
很快,陆胤被下狱,审问他如何了解宫中秘闻;吾粲因为和陆逊书信往来而被下狱处死。
你陆逊身在武昌,如何了解宫中秘事的?孙权继续抓住这一点不放,多次遣使责问陆逊。陆逊受不了责问,不久便愤忿而死。
在此之前,太子党的顾承、顾谭已被流放交趾。因此,这一次,太子党的实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03 太子党的秘密
如果单纯看陆逊的上书和作为,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还是颇为一心为公的。
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孙权要不断地斥责陆逊,以致于逼死一代英杰,甚至于削弱国家储君的势力。
事实上,所谓探听宫中秘闻不过是借口,孙权不能忍受的是,陆逊明确表示支持太子孙和。
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太子党和鲁王党的不完全名单就了解了。
太子党: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尚书仆射屈晃、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以及太子属官太子太傅吾粲、张纯等;
鲁王党: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全琮之子全寄,鲁王属官吴安、孙奇、杨竺等;
史载,二宫之争时,东吴朝堂之上,“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
但如果大家仔细看这份名单,就会发现,太子党中除了诸葛恪等少数人,几乎都是江东士族;而鲁王党中除与顾承等人交恶的全琮,几乎全都是淮泗集团和荆州士族。
在前三篇,子彧写了一万多字向大家说明,江东士族跟孙家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并不热衷于开疆拓土,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同时扩大自身在东吴内部的发言权。
而寄居江东的淮泗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却十分希望孙家能带领他们攻略掠地,甚至统一天下,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拿到更多的发展红利。
而从孙权上位到孙权建国称帝的20余年间,江东士族迅速壮大,而淮泗集团却迅速凋敝后继无人,新加入的荆州士族和侨居士族又不甚团结,多被江东士族拉拢。
因此,孙权登基以后,一直在试图扶持淮泗集团而打压江东士族,从而保持孙氏对国家的控制力,并孙吴帝国的生命力。
而现在,孙和的支持者几乎都是江东士族,如果孙和以后上位了会怎么样呢?
轻则国家生命力进一步削弱,远了说孙家被不被架空都不好说,后来的东晋就是这么回事。
这就是为什么孙权私下跟杨竺商议,准备废除孙和,立孙霸上位。而正是这次密谈,被孙和探听到,这才有了陆逊的数次上书和被斥责而死。
04
为什么这么多人附孙和都没出大事,陆逊一上书就出事了呢?
看看陆逊的分量就了解了。
从21岁加入孙权幕僚开始,陆逊就是江东士族的首脑和希望;20年间通过征伐山越和各种手段,陆逊麾下有精兵数万;
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陆逊在东吴大军中的威望大涨,连曹魏将士都十分畏惧陆逊;从荆州牧到上大将军到丞相,陆逊身居高位多年,东吴朝堂上的威望也很高。
孙权从229年就开始忌惮陆逊,削除他的领兵,把他调离江东老巢,甚至在加封丞相时仍然让他留守武昌。
况且,陆逊之所以转变态度,由中立转而支持太子孙和,其实也并完全是公心,而是很大程度上因为外甥顾承的遭遇,是为了保护江东士族的利益。
很多人都认为,孙权晚年昏聩,导致东吴幺蛾子不断,比如远征公孙渊、二宫之争和陆逊之死。
然而,事实上,所有这些事的本质都是,为了孙家在江东的统治,孙权不得不重用江东士族;但为了孙家能继续掌控东吴,为了东吴的国家生命力,孙权不能让江东士族集团继续壮大。
在孙权眼中,陆逊上书就意味着,公开承认了孙和与江东士族的关系。而这,是孙权无法容忍的。
所以,陆逊一旦表明支持太子孙和,孙权就已经容不下他,甚至于还会加速太子党的败亡。
从这个角度说,陆逊或许死得并不冤枉。
陆逊死后数年,孙权最终决定将太子幽禁。此举再次遭到了太子党朱据、屈晃、陈正、陈象等人的激烈反对。
孙权同样没有手软,朱据、屈晃在大殿上被打了100大板并流放,陈正陈象被诛族,受到此次事件牵连诛杀流放的有10多人。
或许是因为害怕自己的目的被发现,或许孙权也的确是担心重蹈袁绍的覆辙,最后孙霸及其党羽被利用完之后,也没有落到好下场。
子彧说
陆逊21岁加入孙权幕僚,39岁一战封神,此后一路青云直上,一直做到了丞相,位极人臣。
然而,因为陆逊代表的是江东士族的利益,而不完全是为了效忠东吴政权,孙权从229年开始就不那么信任陆逊了,此后一直保持了20年的表面君臣和谐,直到陆逊晚年被孙权斥责而死。
在三国历史上,陆逊的一生极其辉煌。
辉煌到什么程度呢?《三国志》以惜墨闻名,除了曹孙刘的皇帝们,有且仅有两人能够实现单独列传的荣耀。
这两人,一位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另一位就是陆逊了。
然而,在后世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如日月之辉,光芒万丈;陆逊却如秉烛之光,或明或暗。
这是为何呢?
54岁的诸葛亮,为了他所效忠的国家和人民,殚精竭虑20余年,鞠躬尽瘁,将蜀汉的政治理想带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最高点;
63岁的陆逊,为了自己的家族江东士族集团,操了40多年的心,却与主君孙权躲了一辈子的迷藏,东吴的处境越来越窘迫。
同为那个时代顶级的人才,陆逊的问题,不在能力,而在态度。
《琅琊榜》中,众人感叹,为什么想着别人的人能活,只想到自己的人却要死?
梅长苏回答:上天是公平的,那个人失去的,难道不是比生命更为宝贵的东西吗?
历史也是公平的,2000年后的今天,有人会偶然记得63岁的东吴名将陆逊,但几乎所有国人都会崇敬54岁的蜀汉丞相诸葛亮。
说在末尾:陆逊的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然而,孙权虽然逼死了江东士族的首领,但却无法将江东士族根除。
几年后,孙权也死了,但江东士族们与孙家王朝的博弈,却还没有结束。
参考资料:《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陆逊传·吴主五子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平公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帝王家的公主,皇帝视为掌上明珠,是皇帝的心肝儿,万千宠爱都集于公主一人,使得公主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我们知道,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
2021-08-19古代很多皇帝,都有杀戮功臣的恶习。功臣们往往都是能征善战、手握兵权的大将,或者是为国家立过大功的英才贤士。他们地位尊崇,威望极高,且在朝中或者军中有着广泛人脉,容易被皇帝视为危及皇权的威胁,从而遭到清除。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1-08-19很多三国迷对于军师这个职务非常迷恋,古代打仗如果没有计谋很难取胜,因为双方基本不会采取硬碰硬的打法,而军师又是智慧的代表,所以非常受到追捧。三国里被公认的五大军师,吴国和蜀国都占了两个,魏国只有一个,但是最后的胜者却是魏国。由此可见军师也不是万能的,军师再厉害也需要多方面来进行配合。
2021-08-19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述楚庄王的故事。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好人变坏容易,坏人变好却很难,皇帝和君王也一样,从明君到昏君不难可以说是一步之遥,不过从昏君到明君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堪称是难上加难,当
2021-08-19说到三国时期最能打的人物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清楚的,排第一的就是吕布,这个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很多人都在说排第二的人物,大部分都觉得赵云应该排第二的,但是小编思来想去的啊发现了,其实在坊间有这样的一个传闻,那就是“一部三国前吕布,后表马超,”这个时候有很多的网友要问了,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下面
2021-08-19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tōng。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
◆你知道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的生平过得如何? ◆你知道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你知道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你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不是莽夫,详解张飞的才华 ◆你知道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期成天沉迷于酒色 史官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导读: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
◆你知道嫦娥玉兔桂花树故事,相关传说给大家介绍介绍 ◆你知道月球上的女尸是嫦娥吗?很显然不是了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含多个版本) ◆你知道逢蒙杀羿的故事简介 逢蒙为什么要杀死后裔 ◆你知道后羿的故事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导读: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你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那么他的皇后是谁? ◆你了解刘备借荆州的真实过程是怎么样的? ◆你了解刘备是如何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的? ◆你了解历史上袁绍为什么会愿意放刘备走?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你知道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 ◆你知道历史上车臣活割俄罗斯士兵头是真的吗? ◆你知道二战是谁救了中国?有太多太多 ◆你知道世界十大禁用武器有哪些?一个比一个可怕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表达的什么意思?附全诗翻译和典故 ◆晚夜微雨问海棠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晚夜微雨问海棠,暗香蚀骨话离殇全诗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穿厚就行了 ◆蒙古人西征白人妇女描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