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TOP星球历史网,为您展示全球历史知识 / 清朝 / 三国 / 明朝 / 唐朝 / 汉朝 / 古代 / 宋朝 / 曹操 / 诸葛亮 / 刘备
logo
您的当前位置:TOP星球历史网 > 历史人物 >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范蠡说的这句话有何深意?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范蠡说的这句话有何深意?

时间:2021-08-19 13:50:20来源:本站整理阅读:260

  整个春秋战国549年,能说得上全身而退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便是范蠡,他在历史上的故事很完美。今天星空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范蠡,越国复兴的灵魂人物,在勾践灭吴与争霸中原之后,事了拂衣去,立即远在他乡,留下了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即“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似乎一旦帝王成就大业,功臣几乎必死无疑。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千百年来,历史一遍又一遍地上演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剧,于是人们更加佩服范蠡高瞻远瞩,有着一双穿透千年时光的眼睛,洞彻了人的弱点。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范蠡为何会说出这十二个字,这一箴言又对中国历史造成什么影响?宋朝学者林亦之认为,范蠡行为与这十二字箴言,加剧了帝王与功臣的猜忌,给中国历史开了一个坏头。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根据史书记载,帮助越国称霸中原之后,范蠡随即泛舟五湖,临行之前,给好友文种留信一封,上书:“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范蠡认为勾践为人不可信,只可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所以赶快离开,否则必有杀身之祸。文种见信之后,称病不朝,有人谗言文种或将作乱,勾践赐剑让文种自杀。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文种的结局,证实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残酷现实。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三百年之后,韩信被杀似乎又印证了这一箴言,《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临终之前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功臣与君主的关系,果真如此残酷冷血吗?其实不然,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并非如此。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春秋晚期,礼崩乐坏,原先堂堂正正作战,战争有一套相应礼仪,到了这一时期已经出现“兵者,诡道也”的思想。但这时却是天才的幸运时代,因为可以尽情发挥才华,与后世只能“货卖帝王家”相比,春秋战国时代规则是良禽择木而栖,君主选臣、臣也择君,双方互相考察!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吴起、商鞅、张仪、苏秦、李冰等人,是在本国遇冷,而他国功成名就。简单的说,春秋战国列国无数,一国君主不用,完全可以去他国寻找明主,君主想要“兔死狗烹”都难,一方面当时不存在愚忠思想,君主不仁义,功臣自然可以转投他国寻找明主,另一方面君主滥杀功臣,又怎么吸引外国人才投靠?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又如何强大国家?因此,春秋战国时代数百年,几乎没有发生过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情,商鞅、乐毅等的遭遇是另有原因。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春秋战国时代盛行分封制,功臣建功立业,君主给予分封,这种分封是实实在在的分封,可以拥有私军,每一个封地犹如“国中之国”。因此,当时基本运行规则是,功臣立功,君主给予分封赏赐,立功越大,封地越多赏赐越多,双方本质上是一种利益交换关系,这也是当时政治运行规则,君主也不敢轻易打破,否则必然激起无数贵族反对。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无论是时代政治氛围传统,还是实际需要,都不允许春秋战国君主随意滥杀功臣,范蠡“兔死狗烹”之说并不具备代表,至多只是勾践少数人的行为。当然,春秋战国时君主杀功臣的现象也有一些,但至少不能简单地用“兔死狗烹”来解释,比如商鞅之死本质是保守派的反扑,双方发生严重利益冲突,不是因为商鞅改革完成已经无用而杀死他,白起之死也并非兔死狗烹,只是范雎小人谗言作祟,加上白起自身情商太低才导致悲剧发生。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然而,范蠡急流勇退以及这十二字箴言,却在汉朝之后形成波涛巨浪,在后世功臣与君王双方心里埋下了一根刺,功臣担心君王翻脸无情,君王担心功臣铤而走险,双方都没了安全感。简单的说,尽管功臣与君主双方矛盾激化可能出于利益问题,但这句话的存在的确会在客观上加剧双方猜忌。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而历史上一幕又一幕的屠戮功臣事件,又更让这句话成为至理名言,了却君王天下事之后,功臣似乎坐等引颈受戮,偶尔才有一些高情商的功臣善始善终,逃过“兔死狗烹”的预言,如唐朝李靖、明朝汤和等急流勇退就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功臣担心自己成为兔子与狗,皇帝担心功臣胡思乱想以至铤而走险,于是双方猜疑不停,导致双方不能安心。汉朝刘邦猜忌八大异姓王心怀不轨,从而除掉了七个,唐朝李靖功成之后受到李世民猜疑而退隐,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看似高明,其实浪费了一批勇猛将士,这或许也是宋朝文弱原因之一,明朝朱元璋猜忌功臣,清朝提防汉人将军与王爷等,最终这些只能是浪费功臣才情,造成一种智力浪费,削弱国家的实力。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宋朝学者林亦之评价:“范蠡之去似可全身, 然卒使后世君臣猜忌百出, 无一日相安者, 其患自范蠡始也。”林亦之认为,后世君臣猜忌百出的源头,就始于范蠡。客观地说,将后世君臣猜忌完全归咎于范蠡,固然有失公允,但范蠡行为与这十二字箴言,却的确加剧了帝王与功臣的猜忌,给中国历史开了一个坏头。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值得一问的是:春秋名仕通常会择明主,并非愚忠一人,既然勾践如此刻薄,范蠡又发现了勾践真面目,为何范蠡还迟迟不愿离去,而是等到勾践灭吴、称霸中原之后才走?正常解释是,范蠡之所以这么做,无非三点,即报效勾践知遇之恩、为了钱财、为了名声,以范蠡之才,后两者都可以轻松实现,看来唯一答案是报效勾践知遇之恩了。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其实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范蠡与文种都是楚国人,而楚国与吴国水火不容,因此或许范蠡文种都是楚国派出的“专家团”,帮助越国对抗吴国。如果这是历史真相,那么就能解释范蠡为何违反时代背景的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了,因为任务已经完成,勾践知道他们身份,范蠡与文种要么彻底归顺越国,要么逃走,要么死路一条,越国已经称霸,不会允许吃里爬外的楚国专家团存在。文种或许没有看清事实,范蠡却看清了,所以临行之前如此示警,希望文种及早离开。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cz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TOP星球历史网标签: 范蠡,春秋 上一篇: 杜甫为何能被后人所敬仰?除了艺术成就,还与他的博爱精神 下一篇: 朱祁钰死后为何没有被葬入帝陵?真相是什么?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看剧学史 / 华夏历史 / 世界历史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