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TOP星球历史网,为您展示全球历史知识 / 清朝 / 三国 / 明朝 / 唐朝 / 汉朝 / 古代 / 宋朝 / 曹操 / 诸葛亮 / 刘备
logo
您的当前位置:TOP星球历史网 > 历史人物 > 郑板桥晚年为什么选择辞官 郑板桥生平介绍

郑板桥晚年为什么选择辞官 郑板桥生平介绍

时间:2020-04-01 08:14:20来源:网络阅读:171

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是清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也是“扬州八怪”之一。提到郑板桥,熟悉的朋友肯定会首先想到他的画作,《修竹新篁图》、《兰竹芳馨图》等都是郑板桥最经典的作品。不过郑板桥出名还跟他的格有关,据说他每次看到贪官被拉出来游行,就会马上画一幅梅兰竹石,然后挂在贪官的身上,马上便会吸引百姓的围观。郑板桥有着“难得糊涂”的精神,晚年选择辞官隐退也是为了能在艺术上有更加自由的创作环境。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一、难得糊涂

如果说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名人,可能郑板桥“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各界人士都接受,那句“难得糊涂”人人皆知,蕴含着人生大智慧。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有关“难得糊涂”的来历,坊间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无论是自嘲也好自解也罢,无论是抗争也罢还是心安也好,什么样的“糊涂”就有什么样的生活。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晚年为什么选择辞官 郑板桥生平介绍

醉里乾坤大,是一种“糊涂”;权中福禄齐,是一种“糊涂”;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平淡有真意,是一种“糊涂”;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不闻红尘滚,也是一种“糊涂”。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据说:郑板桥在山东濰县职期间,工余到莱州的云峰山游览,欣赏自然美景,由于贪恋这好风光,误了下山的时间,天黑只好到山中一个茅草屋中借宿。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主人是一个道骨仙风、鹤发童颜的长者,郑板桥询问长者尊姓,长者告知自己是“糊涂老人。”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觉得长者很有趣,自然也不是一个凡人,见室内案头上还陈列着一方砚台,石质细腻光润,镂刻精美玲珑,是世间少有的好砚台。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第二天郑板桥告辞,感谢长者留宿。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长者对他说:“请郑先生给留一幅墨宝如何?”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爽快答应了,欣然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然后取出刻有“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闲章盖上。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长者眯着眼睛端祥了一下这章的题款,提笔在郑板桥那幅“难得糊涂”书法上写了一个跋:“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门也。”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写完,也拿出一方章印上,郑板桥一看那章,上书:“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这一看,令郑板桥大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是遇到世外高人了,叩手行礼,又提笔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有点相见恨晚,成了他的人生师长加挚友,这长者是著名禅师恒彻上人。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晚年为什么选择辞官 郑板桥生平介绍

二、幸又不幸的童年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自号板桥,是泰州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曾经步入仕途为七品县官,后来看透官场腐败,决绝地辞官归隐,以卖画为生。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是世界少有的大才,诗、词、曲、文、联、印、书与画都是行家高手,在“扬州八怪”中知名度最高,也最具影响力,以“诗书画三绝”名世,得到人们的喜欢与崇拜。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清人张维屏在其《松轩随笔》中赞曰:郑板桥有三绝,“曰画,曰书,曰诗。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这真气、真意、真趣,颇见郑板桥对艺术的追求,也体现了郑板桥的艺术风格,更是对郑板桥人生境界的高度概括,郑板桥用真我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家中的乳母费氏是一个善良又勤奋、仁厚又慈爱的女人。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尽量郑家日子逐渐贫困,已经没有能力支付她的费用(工资),她却舍不得郑板桥这个孩子,依旧帮助郑家操持家务,拉扯小板桥,然后回自己家中吃饭,给予幼小的郑板桥母亲般的关爱与体贴照顾。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后来郑板桥的父亲继娶,这个后妈郝氏也是世间难寻的好人,待郑板桥如亲生,可以说,郑板桥幼年失母,却又遇到两位好母亲,让他拥有了温暖又幸福的童年,让他感慨地赋诗道:“十年操家足辛苦,使我不足忧饥寒”。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好的女人是男人最好的学校,这话颇有道理呀!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的父亲郑之本饱读诗书,是开私塾为生,他自小耳濡目染,随父学习与读书,并且得到博学广闻的外祖父汪诩文的培养与教导(看来,人生遇到什么样的人很重要呀!)。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晚年为什么选择辞官 郑板桥生平介绍

郑板桥学习刻苦,聪明又领会能力强,成绩自然优异,子、经、史、集无不涉猎(这自小的熏陶十分重要),尤其喜欢“切于日用”的学问,加上他率本真自然,十分讨厌矫饰的风气(无病呻吟的诗文害人不浅),对于那些不合理不真实的事情,快人快语指斥,以致于许多家长认为郑板桥这孩子不正常,不让自家的孩子与之交往(怕学坏了)。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从童年就展现出思想的光芒,喜欢畅言有见解,品评历史人物,认为下层老百姓才是社会的主体,与那些贵族们一样,都是炎黄子孙,理应得到尊重与平等。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而被统治者奉为“圣经”的朱理学说,他认为“只合闲时用着,忙时用不着”,对当时士人精神世界的堕落深为愤怒,士子们往往凭借一篇“腐烂文章”,侥幸考中,时不时地“子曰”、“书云”装像糊弄老百姓,实则是没有真才实学。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他认为除了读书“寒而思衣,饥而思食,倦而睡觉,病而服药,凡举动饮食之间,坐,不必端正之席;吃,不必割方之肉”,这也是平常老百姓的生活,那些矫饰之人,都是在装伟岸。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世间,纯朴的老百姓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被当权者剥削压榨,所以“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自古而今,多少士人太卑鄙无耻,又装出一个君子的样子),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还有的仅仅薄田亩余呀),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说出老百姓的心声,“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末也。”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晚年为什么选择辞官 郑板桥生平介绍

三、世间好官系苍生

佩服郑板桥,“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民意心声,板桥能道,真话切中时弊,但总会令权贵们不快。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愿世间多几个郑板桥,少几个贪官污吏,民之幸也。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不仅心系苍生,更是一个实践者,他出任山东范县(今河南范县)知县的时候,重视农桑,体察民意,关心老百姓疾苦,尽心尽力让老百姓安居乐业。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一般情况下知县出行,都讲究排场,前呼后拥,鸣锣开道,衙吏们打着“回避”与“肃静”的牌子。而郑板桥把这扰民的排场统统取消,他经常穿着与百姓一样的衣服,访贫问苦,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每逢下雨,县学的孩子们无法回家,他就派人给孩子们送饭;遇到孤儿,他二话不说相助,让孤儿解决温饱。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后来又调到濰县任职,依旧爱民如子。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时逢连年大旱而老百姓没有饭吃,这时他刚刚任潍县知县,二话不说命令开仓赈灾,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并且利用修缮城墙的方式招募饥民来潍县就食打工,还责令城中富豪们煮粥赈济百姓。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他动员衙吏们捐款捐物,自己带头捐出自己的工资(俸禄),还刻了一枚图章表达心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按照当时的规定,开仓放粮要报请上级批准,这需要一段时间,而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罚的。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凛然地说:“等批下来,老百姓早就饿死了,一切后果由我一个人承担。”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就这一举措,不知救活了多少老百姓。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晚年为什么选择辞官 郑板桥生平介绍

到了秋后,天灾让老百姓无法归还借来的粮食,郑板桥果断把老百姓的借据烧掉,免除了还粮。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这心系苍生的措施,自然引起官吏与豪绅的不满,无法利用灾荒发大财,影响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就合伙告发郑板桥谎报灾情,将赈灾款中饱私囊。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由于郑板桥两袖清风,家无私产,无私无弊坦荡荡,查了又查,根本就没那回事,纯属诬告。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他勤政廉洁,尽可能改革弊政,从政策与法律上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造福一方。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曾经画了一幅竹子送给上司,题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看透官场的凶险与官僚的尔虞我诈,认清这些道貌岸然的官吏卑鄙的灵魂,便决定辞官归隐,远离这个大染缸。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老百姓听说郑板桥辞官了,扶老携幼来为郑板桥送行,看到郑板桥只有一些书籍和一个书僮,身无余物,感动的纷纷落泪。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可是干了十二年县大老爷呀,如此清廉,恐怕世上没有第二人。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看到老百姓对他依依不舍,他就向老百姓赠画题诗留作纪念:“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余平生最敬苏东坡与郑板桥,神慕之,想想世间,真正清廉的官吏能有几个?贪,是人的本能欲望呀。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一心为民,就是希望“立功天地,字养生民”,以达到“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的境界,然而,官场有官场的规则,要圆滑通融,要上奉下瞒,要察言观色,要逢迎送往,要与大大小小的官吏们同流合污,打成一片,他的“糊涂”处事,在官场上行不通呀。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晚年为什么选择辞官 郑板桥生平介绍

四、辞官归隐得真意

郑板桥选择辞官归隐,沉浸于艺术中,“师法自然”。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有诗千余首、词近百首,曲十多首,对联百余副,还有序跋、匾额、碑记、书信等数百件。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诗如其人,自由洒脱,流畅清新,浅近幽默,直抒胸臆,其词其曲,或慷慨激昂,或细腻悠逸,其对联更是令人倾慕,立春高远,情趣横生,富于哲理。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他的绘画以兰、竹、石为主不拘成法,敢于创凉,独辟蹊径,竹清瘦挺拔,兰萧散隐逸,石雄奇秀拙,脱尽俗习,绝伦画坛;他的书法被称为“板桥体”,博采众长,大胆革新,自成一家,认为艺术“不立一格”,“不为古人所累,气与意相辅”。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与他同时代的金农赞曰:“兴化郑进士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古箍,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也就是说,郑板桥的书法以楷隶为主,兼揉草书,是超脱传统技法而新创的一种字体。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能够达到诗、书、画三绝,关键在于他以书入画,以画入书,诗画交融。“作字如写兰”,“写兰如作字”,常常用诗歌作为绘画的题跋,来揭示画面的象征意义。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一生喜欢画竹,也写了许多题竹诗,或题“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竹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或题“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或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无不体现了人品与气节。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郑板桥年轻时积极入世,希望实现胸间抱负,治国平天下,一展宏图,为苍生谋幸福,关注人民疾苦,体察社会弊端,然而仕途不需要遗世高蹈。庙堂之高,高不可测;只好退隐,独善其身,成就了郑板桥的艺术与人格。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人有所糊涂有所清醒,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用“糊涂”来表达“睿智”,用“真意”来演绎“糊涂”,恰如郑板桥的一首题诗:“盆是半藏,花是半含;不求发泄,不畏凋残”,这分明是大境界呀!BO1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TOP星球历史网标签: 郑板桥,清朝 上一篇: 李林甫为什么能当盛唐宰相 他真的是靠阿谀奉承上位的吗 下一篇: 易牙为何狠心杀掉自己孩子还给主人吃?为什么后来又饿死齐桓公?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看剧学史 / 华夏历史 / 世界历史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