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为什么会被称为蟋蟀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星空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413年,明成祖朱棣御驾亲征蒙古。在朱棣的北伐大军中,有一位年仅15岁的少年。这就是两年前被朱棣确定为皇太孙的朱瞻基。
当年,朱瞻基出生时,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自己,还说了八个字:“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朱棣觉得这是一个吉兆。数年后,朱棣发起了影响大明王朝进程的“靖难之役”。
或许正因为此,朱棣很疼爱朱瞻基。朱棣经常带他离开京城去狩猎。北伐蒙古时,朱棣也有意将朱瞻基带在身边,在北方的风沙之中进行磨炼。
1425年,当父亲朱高炽因病去世后,朱瞻基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明王朝新的掌舵者。那一年,他才27岁。
明仁宗朱高炽曾经打算把朝廷从北京迁回南京。主要是因为北京离蒙古太近,如果元朝残余势力反扑,北京将首当其冲。为此,朱高炽有条不紊地开展了一些前期工作,如设立了南京守备,派信任的将军和宦官去坐镇指挥。同时指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谒朱元璋的皇陵,并留在那里主持工作。然而,朱高炽在实施计划前去世,使得这一计划暂时中断。
朱瞻基即位后,作出了一个现在看来十分英明的决定:取消父亲的迁都计划,继续以北京作为帝都。
毫无疑问,朱瞻基继承了祖父朱棣的某些优良品质。他愿意将都城尽量靠近北方,身体力行地履行“天子守国门”职责。
俗话说:“三十而立。”年方27岁的朱瞻基,看起来是那么年轻。这让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看到了可乘之机。比如,朱瞻基的皇叔,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颇有军事才能,在“靖难之役”中累立战功。当年轻的朱瞻基初掌大权时,朱高煦学习父亲朱棣,打着“清君侧”旗号,向朝廷发起进攻。然而,朱瞻基不是建文帝,朱高煦也不是朱棣。在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杨荣的建议下,朱瞻基御驾亲征,三下两下就打败了朱高煦,并将他生擒。
在打败朱高煦后,朱瞻基立即召见赵王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朱高燧没有反抗,乖乖地交出兵权。
朱瞻基对朱高煦还是挺仁义的,虽然起兵谋反是株连九族的大罪,但他没打算杀掉叔父,只是将他软禁在西安门内逍遥城,还去探望他——没想到,朱高煦故意伸出腿,将侄子绊倒在地。
朱瞻基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居然将铜缸顶起来。朱瞻基随即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铜缸内……
就这样,一直困扰大明王朝的潘王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朱瞻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打败汉王朱高煦,吓服赵王朱高燧,固然与他突出的个人能力有关,也与身边一群贤良之臣有关。
朱瞻基一朝,涌现了不少精明能干的大臣,如众所周知的“三杨”。前面提到的杨荣,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二杨”分别是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太常寺卿杨溥。同时,还有夏原吉、蹇义等五朝元老。
这些朝廷重臣各有所长,有的简重善谋,有的博古守正,有的明达有为,有的含弘善断。就具体事物而言,他们有的擅长选拔人才,有的擅长军事谋略,有的擅长制定礼仪。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以国家大事为重,彼此之间包容合作,绝不相互攻讦。
比如杨荣熟悉军务,办事果断,可有一个小毛病,爱贪小便宜,多次接受边关将领赠送的良马。朱瞻基知道后,向杨士奇询问。杨士奇却夸了杨荣一通,说不应该因为这种小毛病就放弃了他。
朱瞻基笑了,马上透露一个消息,说杨荣曾经在自己面前说他和夏原吉的坏话 。
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
但是杨士奇毫不在意。他恳请朱瞻基像包容他一样包容杨荣。
后来,杨荣知道了这件事,很羞愧。
在治国理政上,朱瞻基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
他在位10年间,实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这里有一个故事。
1430年3月的一天,朱瞻基外出期间经过一片农田,看见农田里有耕种的农民,就停下了,兴致勃勃地取过农具,亲自下田犁地。到底是从没干过农活儿的人,朱瞻基还没动几下,就累得气喘吁吁。朱瞻基回头对身边的大臣说,我才做几下就感到不胜劳累,农民常年劳作是很辛苦的。
朱瞻基吩咐赏赐农民钱钞。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朱瞻基虽然身处皇宫,但他对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是有一定了解的。这就使得他在制定国家政策时,会考虑底层民众的利益。
在军事上,朱瞻基跟祖父朱棣一样,多次御驾亲征,外御蒙古、内平叛乱,保持了大明王朝的屹立不倒。在财政上,朱瞻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减免惩罚税赋,发展经济。在文化上,实施比较宽松自由的文化政策,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朱瞻基用10年时间,加上父亲的一年,创造出一个媲美“文景之治”的盛世——“仁宣之治”。
可是,创造了“仁宣之治”的朱瞻基,却被人称为“蛐蛐皇帝”。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朱瞻基在处理公务之余,的确爱好玩耍蛐蛐。吕毖在《明朝小史》里记载:“帝酷好促织(蛐蛐)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是说朱瞻基爱好蛐蛐,经常从江南获得,以至于蛐蛐身价百倍。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中也提到:“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宣德即朱瞻基的年号。
一个普通人,爱好蛐蛐之类,无可厚非。一个皇帝,也有此爱好,似乎就有游手好闲之嫌疑,至少不是有德之君。因此自明朝以来,坊间大多持批评态度,甚至有“太平天子,促织皇帝”的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平公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帝王家的公主,皇帝视为掌上明珠,是皇帝的心肝儿,万千宠爱都集于公主一人,使得公主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我们知道,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
2021-11-26古代很多皇帝,都有杀戮功臣的恶习。功臣们往往都是能征善战、手握兵权的大将,或者是为国家立过大功的英才贤士。他们地位尊崇,威望极高,且在朝中或者军中有着广泛人脉,容易被皇帝视为危及皇权的威胁,从而遭到清除。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1-11-26很多三国迷对于军师这个职务非常迷恋,古代打仗如果没有计谋很难取胜,因为双方基本不会采取硬碰硬的打法,而军师又是智慧的代表,所以非常受到追捧。三国里被公认的五大军师,吴国和蜀国都占了两个,魏国只有一个,但是最后的胜者却是魏国。由此可见军师也不是万能的,军师再厉害也需要多方面来进行配合。
2021-11-26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述楚庄王的故事。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好人变坏容易,坏人变好却很难,皇帝和君王也一样,从明君到昏君不难可以说是一步之遥,不过从昏君到明君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堪称是难上加难,当
2021-11-26说到三国时期最能打的人物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清楚的,排第一的就是吕布,这个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很多人都在说排第二的人物,大部分都觉得赵云应该排第二的,但是小编思来想去的啊发现了,其实在坊间有这样的一个传闻,那就是“一部三国前吕布,后表马超,”这个时候有很多的网友要问了,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下面
2021-11-26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tōng。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
◆你知道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的生平过得如何? ◆你知道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你知道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你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不是莽夫,详解张飞的才华 ◆你知道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期成天沉迷于酒色 史官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导读: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
◆你知道嫦娥玉兔桂花树故事,相关传说给大家介绍介绍 ◆你知道月球上的女尸是嫦娥吗?很显然不是了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含多个版本) ◆你知道逢蒙杀羿的故事简介 逢蒙为什么要杀死后裔 ◆你知道后羿的故事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导读: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你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那么他的皇后是谁? ◆你了解刘备借荆州的真实过程是怎么样的? ◆你了解刘备是如何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的? ◆你了解历史上袁绍为什么会愿意放刘备走?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你知道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 ◆你知道历史上车臣活割俄罗斯士兵头是真的吗? ◆你知道二战是谁救了中国?有太多太多 ◆你知道世界十大禁用武器有哪些?一个比一个可怕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表达的什么意思?附全诗翻译和典故 ◆晚夜微雨问海棠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晚夜微雨问海棠,暗香蚀骨话离殇全诗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穿厚就行了 ◆蒙古人西征白人妇女描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