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的投降,在这段时间里,是中国抗日历程中最为艰难的8个年头。在这一路上,中国人民从来就没有松懈过,在一次又一次的作战中,让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中国人民军队凭借智慧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其中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桂南会战、长沙会战、湘西会战等成为了后世铭记的著名战役。
而经过了七十多年的风霜洗礼,1945年的老河口战役已经被人们遗忘,如今人们甚至不知道老河口在哪里。对于当时正与日军对战的中国军队来说,老河口就相当于中原的门户,这也是为何日军如此费尽心机要攻下老河口的原因所在。
1945年的老河口战役,川军固守城门13个昼夜,1600多名川军战士在这里留下了生命,但最终也没能阻止老河口的陷落,据称1945年春的老河口之战战况极为惨烈,当时的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说,“老河口之战其惨烈之状,不亚于滕县保卫战。”那么在1945年的春天老河口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1.1、中国为何必守不可:战略要地,不可沦陷
老河口素来有“小汉口”之称,在许多文人作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老河口的身影,老舍在《老河口》中用诗句描写了当时老河口的繁荣,“战争是风,蓬飞萍转,战时的繁荣,繁荣了客栈。北通豫陕,下走襄樊,水陆车船集中在这一点。那么热闹的公园,那么多的旅店,小汉口的复兴说明汉口的沦陷!”
老河口位于鄂、豫、川、陕四省边界,是鄂西北战略要地,公路四通八达,向北直通河南,向西通达陕南,转南即是四川。老河口依山临江,位于汉水中游东岸,自古以来就是汉水的重要渡口,沿着汉水直上可以直达汉口和上海,进可攻,退可守,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汉口沦陷之后,李宗仁来到了老河口坐镇,经过李宗仁的治理,老河口逐渐成为了五区内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从1939年5月李宗仁将第五战区长官部迁至老河口以后,商人们有了安全感,于是这里开始迅速发展繁荣起来。
1.2、日本为何非攻不可:战略威胁
1945年的日本已经将主要兵力转移到了以抗击美军为主的太平洋战场,对于中国战争,日军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当时之所以布下攻陷老河口的战略决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军的急于求成。
一方面,从李宗仁将第五战区的部队驻扎在老河口之后,还在这里扩建了军事作战机场,老河口的军事机场成为了未来国军与日军决胜的关键基地。老河口作为中原地区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一旦攻下老河口,对于日军来说,重庆、四川等地也就直接收入囊中了。
所以在抗战期间,日军在老河口地区部署的兵力多达11个军团,20多万名士兵,几乎占了整个侵华日军的四分之一。
从1939年到1945年,在李宗仁治理期间,在老河口日军频繁向其进攻,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随枣会战、枣宜会战、鄂东战斗、豫南会战、襄河东西岸反扫荡、豫南鄂北会战等一系列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但一直到1945年2月份,李宗仁被调往汉中,老河口的命运重新开始漂浮动荡起来。
老河口的军用机场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击华北、华中以及华东战场的日军,并为从四川起飞向日本的执行轰炸任务的B-29重型轰炸机护航,为其提供一条安全走廊。而老河口机场一直是日军扫荡中华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阻碍,日军决定趁此机会彻底拔除这根眼中钉肉中刺。
另一方面,日军还制定了攻占四川的计划,也被称为“五号作战计划”。计划目的就是消灭四川的军队主力,攻占成都和重庆。而日军所有侵略计划的源头,最后都归结到了老河口上,攻占老河口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除此之外,1945年的日本军队已经是穷途末路。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对美作战上,在中国战场上日军逐渐开始由大面积的进攻转为防御。
为了夺取与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经济军事都不敌美国的日本决定采取“以战养战”的策略,把从中国战场上掠夺来的物质全部用到太平洋战场上的后勤供给。
同理,中美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作战。美军想要胜利就必须切断日军在中国的后勤供应链,于是美军派出14航空队的部分飞机前往老河口和湖南芷江的机场,与中国空军一起合作,打击日军的后勤供给。
这对于日本来说无异于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因而已经穷途末路的日军决定再次举兵攻打老河口。
一方面自然是为了保持住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局势,毁掉老河口机场就相当于保住了日军在中国的物资供给链;另一方面,此时的日军在中美合作对战之下已经是强弩之末,在中国的这一部分兵力已经完全没有力量进行进一步的扩张了。
为了迅速扩张在中国战场上的侵华成果,攻下老河口,占领中原才是日军的主要目的。
2.1、川军固守老河口13个昼夜:他们与这座孤城同在
从1939年到1945年,老河口作为中国西北的重要边防门户,一次又一次阻断了日寇向西扩张的步伐,对于整个中国来说“得老河口是中原一大幸事”。
正是因为老河口,才减缓了日军侵略吞并中国的进程,也正是因此,即使看到老河口最终要被攻陷的现实结果,中国川军依然守住老河口,哪怕付出全部牺牲的代价。守住老河口就相当于守住了中原的门户。
多守一天老河口,中国军队就多一天的时间,日军也就能晚一天侵入中国中原,占领中国土地,欺凌中国人民,这就是川军的坚守和付出。
1945年三月,在老河口战役爆发之前,接任李宗仁的长官刘峙担心长官部会被轰炸,提前将其迁走了。日军在河南洛阳地区集结了两个师团、坦克和骑兵等部队军团,开始准备向老河口迂回进攻。
对于当时主要兵力还在大洪山作战的中国川军来说,第五战区仅仅只有一个营的兵力,兵力严重不足。但面临日军突如其来的进攻,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作战。
当时的125师师长汪匣锋接到命令,必须要固守老河口三天,坚持到三月二十九日,掩护后勤物资撤到汉水西岸。
当时的情况不容乐观,在日军出兵的第二天,川军就被逼到了老河口城,此时的老河口军用机场已经被日军侵占了。
老河口城只是一座孤城,西邻汉水,北面、东面和南面三面都是土城墙,三面城墙有九道城门。川军在痛失老河口军用机场之后,必须要守住老河口城,他们与老河口城共存亡。
但是守住老河口仅存的兵力严重不足,为了不让老河口攻陷,在老河口城守卫的川军必须得坚持住,一直要等到昼夜兼程赶往老河口增援的部队到达。一次又一次的对战,越来越多的人员伤亡,但是他们等到的不是增援的大部队,而是延长守城的日期,到最后已经变成了十四天。
当时镇守老河口城的川军感到疑惑,从守城三天到七天又到十四天,三次命令变更究竟是什么意思?
然而对于上级派发的任务和下达的命令,他们只有坚决服从。到守城的第十三天,也就是四月八日,局势更加恶化,守城部队已经完全处于不利的形势当中,日军从北面化城门的缺口蜂拥而入,守城的川军被逼出城外,老河口城也就此失陷。
2.2、抗战英雄:川军守卫老河口的战役之惨烈
整整13个昼夜的奋战,这些坚守在老河口的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构筑了一道围墙,阻挡了日寇的入侵,保护了饱经沧桑的老河口城。
在老河口城保卫战中,作为守军的川军部队以4个团建制不足万人的兵力,要与兵力人数是自己的4倍,武器装备等都优于自己的日军对战,这本身就是一场残酷的斗争。
中国军队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顽强的战斗意志,誓死要守卫老河口城的决心。城墙上的战斗是极为激烈的,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老河口机场已然失守,但是好在这时候守军还有可以依托的城墙作为工事建筑,虽然日军的进攻十分猛烈,但守军严密作战,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在守卫者老河口城。
然而在日军不间断的进攻中,老河口城也被攻破了,守军已经没有地方可以作为依托,只能与日军赤手空搏,短兵相接。守军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更没有补给的兵力和物资,单纯依靠不能让日本进入中原的坚强意志,一直守到了最后一刻,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尽管最后城门失守,也算光荣地完成了作战任务。据当时的作战长官陈士俊回忆,他认为川军之所以能够坚守13个昼夜,除了士兵们上下一心,奋勇作战之外,当地民众们也给予了许多支持。晚间停战的时候,民众协助补充弹药粮食,运送伤员,这是一场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作战。
血战老河口,这场空前绝后的战役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的老河口城饱经风霜,依旧坐落在这里,守卫着中原大地,不同的是它以更加静谧和祥和的姿态注视着来往的人们和船只。
但人们不会忘记,70多年之前,在这里爆发了一场长达十几天的激烈战争,洒下了数千名中国战士的鲜血,埋下了中国抗战英雄们的白骨。川军第125师没有停歇地与日军血战了13个昼夜,共计打死打伤日军1668人,川军伤亡共计达1600人,营长伤亡三分之二,连长、排长伤亡达计半数。
老河口战役是川军用自己的生命做了围墙,阻挡了日寇向西突进的步伐,他们一直奋战到最后,一直到日军投降,让日军侵略的脚步止步在了老河口,他们就是最伟大的英雄人物!
70多年的时光也许已经冲刷了仇恨,甚至将战士们在老河口城的鲜血都洗刷得一干二净,在1945年的春天在老河口城发生的这场战役如今已经鲜为人知了,它同过去在这片土地上牺牲的每一位英灵一样,被埋藏在了尘埃里。
但只要我们有心拂去尘埃,就能够看到历史背后的真相,就能够感受到每一位英雄为此做的艰苦抗争,以及他们洒在这片土地上的鲜血和汉水。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重新学习、回忆并纪念这一段历史,全中国奋力抗争日本军队,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各地区大大小小的战役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为了独立、自由和民族抗战的血泪史。
每一场战役都是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每一场战役都值得被铭记,每一位为了中国人民抗争帝国主义伟大事业而牺牲的战士们都值得被尊敬。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永远铭记在一个叫做老河口的地方,曾经有数以万计的英雄川军官兵为了包围这座孤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不是在教我们铭记仇恨,而是警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过去我们的同胞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都是他们一枪一枪,一拳一拳与日本人的奋战中换来的。
除了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我们更应该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永远地怀念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好这个来之不易的中国。
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地区,原本是一个小村庄,朝鲜战争时期上甘岭战役便是在这里发生的。这场战役十分惨烈,当时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展开拉锯战,炮火几乎是把整个村庄夷为平地,双方的损失也非常严重。最后志愿军凭借顽强的精神,共击退联合国军组织的900多次冲锋,顺利守护住了阵地,拿下了这场艰难的胜利。而
2021-04-08过去几年和近期乌克兰发现多处万人坑的消息再次引起热议。还有人声称,乌克兰纳粹在卢甘斯克的一些地区非法掩埋了被杀害的平民。这一信息披露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战斗和排雷工作结束后,当地专家已被安排到事发现场进行挖掘和搜索。事实上,乌克兰东部发现乱葬坑并不是新鲜事了。在收到一
2021-04-08说起朝鲜战争,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首次重要战争,这场战争彻底击碎了美国军队不败的神话,是少见的,被公认的强哥被弱国所击败的战例。这场战争固了新生的中国政权,建立了全国人民的信心,是一场意义重大,同时也是让人致以崇高敬意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民族英雄、热血战士,他们都值得我
2021-04-08安条克大帝也被称之为安条克三世,他是塞琉古帝国中非常著名君主。若是没有在西方和罗马军团较量过的话,可以说安条克大帝堪称王者。他在东方征服的事业非常顺利,塞琉古大军从中东一路横扫到了中亚,甚至让希腊籍军人重新踏上了南亚次大陆的土地,因此在公元前205年安条克三世和亚历山大一样得到了“
2021-04-08说起沙皇核弹,相信大家多少都有听说过了,这是前苏联在冷战时期所研制出的一种核弹,总计两枚。1961年10月,其中的一枚在苏联最北端的新地岛成功试爆。可以说沙皇核弹是自从核武器出现以来,其威力是最为巨大的,至今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核弹能够超越。有人问若是10000亿沙皇核弹威力有多强,那么这问题只能
2021-04-08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tōng。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
◆你知道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的生平过得如何? ◆你知道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你知道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你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不是莽夫,详解张飞的才华 ◆你知道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期成天沉迷于酒色 史官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导读: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
◆你知道嫦娥玉兔桂花树故事,相关传说给大家介绍介绍 ◆你知道月球上的女尸是嫦娥吗?很显然不是了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含多个版本) ◆你知道逢蒙杀羿的故事简介 逢蒙为什么要杀死后裔 ◆你知道后羿的故事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导读: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你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那么他的皇后是谁? ◆你了解刘备借荆州的真实过程是怎么样的? ◆你了解刘备是如何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的? ◆你了解历史上袁绍为什么会愿意放刘备走?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你知道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 ◆你知道历史上车臣活割俄罗斯士兵头是真的吗? ◆你知道二战是谁救了中国?有太多太多 ◆你知道世界十大禁用武器有哪些?一个比一个可怕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表达的什么意思?附全诗翻译和典故 ◆晚夜微雨问海棠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晚夜微雨问海棠,暗香蚀骨话离殇全诗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穿厚就行了 ◆蒙古人西征白人妇女描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