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次的“北伐”,这里的北伐并不是指某一次特定的北伐,而是指进攻势力从南方向北方进攻的情况,这种时候想要取得胜利总是很难得的,但是如果反过来,是从北方向南方进攻,胜算就会大很多,这是为什么?南北两方之间就究竟差别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北伐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经济原因”。因为古今中外打仗其实就是在拼经济,先不说大的宏观经济概念了,今天就单单聚焦战争最重要的后勤保障来说,这同样是经济的一方面,它对战争的胜负往往会起到决定作用。试想一下,打仗没有粮草,就算是金钢铁骨,好多天没吃饭,那也会饿得心慌慌,战斗力自然就减掉了一大半,你总不能让战士们吃土吧。再说详细点,古代战争,后勤保障也就是粮草问题,它其实决定了古代军队打仗时候的作战半径,这非常要命,也就是说粮草最远能运到哪里,供给给前线的将士,就决定了前线将士能最远打到哪里,这就是作战半径。
从历史来看,为了增加作战半径的范围,古代也是想了很多的办法,一般都是建立起逐级的运送体系,有点像接力赛。举个简单例子,比如先有4个运粮草的,带着自己吃的粮食和运输牛马吃的草料,先把军队吃的用的运送至四级粮库,然后再找两个人从四级粮库出发,从粮库里面再带足运输途中牛马消耗的还有这两个人要消耗的粮食,再加上运输到前线的粮草,运到二级粮库,然后再找一个人带着他和运输牛马吃的粮草,再带着前线军队需要的粮草,运到一级粮库,让战士们能够吃上饭,这样一级级的运输,从而达到延长作战半径的一个作用。
但是这里边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往往刚开始运送的粮草很多,可是加上运输人员和牛马消耗的粮食,等运到最前方,粮草已经被消耗了一大半了,非常没有效率。再加上这粮草只是初级食材,军队还得埋锅做饭,这个工序上也是较为庞大。这个方法是汉武帝在打匈奴的时候发明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根据统计往往是一个前方作战人员,就需要14个运送粮草的人员。所以虽说当时的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终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但却消耗了三代人的积蓄和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导致汉朝当时的国力衰弱,民不聊生,离揭竿斩木不远了。好在汉武帝晚年痛改前非,修养生息,他死后有个辅政大臣叫霍光,继续执行他的休养生息的政策,还挑选了一个比较好的皇帝继承人,才让西汉王朝又延续了100多年,不然的话西汉王朝不亡在汉武帝手里,也会亡在他儿子或者孙子手里。
所以在后来为了提高粮食的运输能力,聪明的古人又开始修建运河,但是耗费巨大、时间太长、国力不堪重负。当年隋炀帝就是这么干的,他修建当时的大运河,一方面是为了沟通南北经济,但是也有军事目的,就是要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运送粮草也方便,可是这为大隋灭亡埋下了一个伏笔。在历史上还有一种运输粮草的方法,依然是我们聪明的隋炀帝发明的,就是为了提高作战半径,让运送粮草的人送到目的地之后,就地变为作战人员,不再返回,把运输用的牛马一并宰杀充作军粮。这个方法乍看起来挺好的,可是很不科学,为什么?因为会造成作战人员迅速增加,隋炀帝多次远征高丽就是被这个方法给害惨了。
原本就不需要这么多的作战人员,可是打仗需要大量粮草不能中断,所以每运一次粮草就多了一批需要粮草的兵,粮草是越来越不够,运输粮草的人马相应的就越来越多,结果导致士兵变得也是越来越多,就越来越需要更多的粮草,就越需要更多的人来运送粮草,这就成了一个恶循环。如果这个战争不能速战速决,打起持久战,兵力就会越来越多。在当时三征高句丽的时候,隋军就达到了100多万人,你想想100万张口天天要吃饭,这一天的消耗非常巨大。而当时高句丽的城池又不大,隋军的优势兵力展现不出来,再加上高句丽人拼命死守,战争日渐焦灼,直接导致粮草就跟不上了,结果大多数士兵其实是饿死异乡,所以征高句丽焉有不败之理?
说到这我们就引出一个历史问题了,就是我们中原汉王朝往往文明程度很高,可是怎么会打不过塞外的游牧民族呢?比如说在汉朝的时候还能取得一些胜利,但是晋朝、宋朝一直挨打,宋被蒙古灭,明朝被东北的后金灭,这到底是为什么?最根本的原因其实主要就是游牧民族战争成本低,而且骑兵培养起来很容易,尤其是人家的后勤给养负担小,简单来说的话就是我们士兵得吃粮,还得埋锅造饭,后勤保障太庞大。而游牧民族除了民风彪悍之外,不需要后勤补给,牛肉干,羊肉干一背,想打哪打哪,饿了就吃肉干,作战半径大,灵活机动,所以胜率就大!
说了这么多粮食运输的问题,那跟北方难以成功有什么关联吗?当然有!回到我们的原点,我们都说由北向南打,胜率低!问题就出在粮草补给上,比如有部很火的电视剧叫《军师联盟》,让我们重新回到了三国时期那段英雄辈出的历史中了。司马懿和他的一生宿敌诸葛亮有多次交手,诸葛亮一直要北伐,匡复汉室,本来在历史上是招招领先,可是最后为什么是铩羽而归?问题就出在后勤补给跟不上。可是正好相反的是,南方一直是富庶之地,产粮大户,北方军队一旦攻到南方来,军队可以就地解决粮食问题,因为遍地都是粮食。与南方比,北方可就不一样了,南方军队攻过来,粮食问题怎么解决?尤其很多地方都是苦寒之地,北方大冬天天寒地冻的,再加上坚壁清野,会让南军的吃饭出大问题。
就算是到了现代,冬天的时候,我们去南方旅游,南方依然是鸟语花香,绿树红花,而北方早已是冰天雪地,万物潇肃。再加上北方打南方,天下如果太热,大不了就光着膀子打,但是南方到北方就需要准备过冬的衣服,比如棉花、布匹等等,反正是军用物资耗费巨大,而且南方人适应不了北方严酷的气候,战斗力会大大削弱。
除了粮草问题,为什么北伐不容易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的地形地貌。《史记》司马迁老先生几千年前就说过,说:“兵法,西北为阴,东南为阳,讲究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千万别小看地理地貌对古代战争的影响,因为古代兵法是讲究阴阳思想的,作战要按照阴阳原则来进行,非常具有大智慧。也就是说在作战时右侧依托山林高地,左侧面向水则比较有利,而左前方为阳,右后方为阴,叫做负阳保阴。从现在战争的角度来看,非常科学,你想想右侧如果有高地,那迎战被敌人偷袭的机会就很小了。左侧面向水,则保证了视野开阔,让自己能够居高临下,非常有利于远程武器,比如弓弩,能够发挥最大杀伤力,进攻的时候也是顺势冲锋,一定也是势如破竹了。
相反敌人处在不利的环境下会非常的被动,进行防守,而且进攻起来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简单来说,就相当于冷兵器时代,没有飞机大炮进攻都得靠血肉之躯。从下往上打,这敌人是据险而守,又是弓弩,又是火球,又是石块,要把制高点攻下来得付出很大的代价,就连三国时期的一代奸雄军事家,曹操同志,当年也是看了司马迁的这段文字描写以后,很有感慨的专门做的批注说:“若前面是山,而后面是水,即使打赢了,追击时也无法得利。一旦失败了,后路就得断,所以背水列阵是兵家大忌”。可是是大忌又能怎么办呢?因为上亿年形成的这种地理构造,所以南方的军队去攻打北方的军队的时候,是没得选择,往往就得被迫摆成这种背水列阵的阵型,所以取胜很难,这也就是兵家常常讲的,为什么一向以西北伐东南为顺时,以东南伐西北为逆的一个原因。
历史也反复验证了司马迁老先生几千年来所言非虚,这是从大方面来说。如果说再具体一点的话,南方大家都知道,山区多,南方很容易就在历史上会形成大大小小的一些割据政权,因为山区嘛,谁也消灭不了谁!可是北方不一样,平原多、地势开阔,谁强谁弱,很快就能见分晓,往往就是实力很强的政权很容易统一北方,千万别让北方统一,一旦统一北方,集中兵力挥师南下,南方因为地理原因割据政权都很弱小,被各个击破就非常容易了。比如说五代十国末期,赵匡胤、赵光义继承了后周,让大宋终于将北方一大块地方全搞定。而南方的各个小诸侯国呢?无论是“后蜀”还是“后汉”、“南唐”、“吴越”,都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北宋集中兵力,利用优势地理位置各个击破,灭起来简直就是快刀斩乱麻,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再加上北方长期处于中央核心地区,你看历朝历代建都的位置,绝大部分都在北方。那里久经战乱,民风就比南方人彪悍,南方虽然是富庶,但只能是越打越穷。北方不如南方富,可是光脚不怕穿鞋的,是越打从南方攫取的财富就越大,反而是越打越富,再加上南方富有,打过去会有更多的战略物资,更多的战利品,有田有粮、有女人,所以客观上讲,在战争的意愿上,北方也比南方强很多。所以综合分析下来,历史上北伐成功难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了,历史上的北伐并不是说百分百都会失败,虽然说次数少,但是也有成功的。就比如最出名的莫过于朱元璋,话说1367年,朱元璋基本统一南方之后,就派了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上中原,驱除鞑虏,顺利的收复了北方,元顺帝就夹着尾巴跑了。这次北伐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南方政权最成功的一次北伐,也是第一次从游牧民族手中收复北方失地,也夺回了五代时期就被割让的燕云十六州。同时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南往北统一中国的人。除此之外,明太祖时期还进行了多次北伐,主要是为了消灭北元,减少威胁,也都取得了决定的胜利。
刚才说了北伐这么苦,这么难,为啥朱元璋就能成功?原因其实有很多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朱元璋别看识字不多,圣旨上白话写得非常糙,但是军事能力却很强大,对于北上作战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是审时夺度,很有前瞻的认为:“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如卿言,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馈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非我利也。”从朱元璋的话中就又提出了后勤保障,粮草供给的重要,而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会陷入被动之中。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北伐战略,是“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今山西大同)、太原及关陇,可席卷而下。”朱元璋的北伐战略相比较历史上那些北伐来说高明太多,再加上良将如云,比方说明朝第一名将徐达等都拥有无比出色的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决定了这次北伐的成功。还有元末全国天灾人祸不断。
中国历史上北伐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之一,那就是北方陷入分裂或者内乱,这就成功一大半了。比如说刘裕北伐,北方五胡,当时陷入沸水之后的分裂期。再比如说当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北方三大军阀是割据一方,相互狗咬狗,都说明天时、地利、人和,最终造就了朱元璋这位时势英雄,取得了北伐的巨大成功。
虽然没有明说过,但通过“你不知道的陈皮阿四的50个秘密”就能猜出,陈文锦是陈皮阿四的女儿。因为在陈文锦出生的那天,陈皮阿四手忙脚乱,应该是特别紧张。还有陈文锦母亲下葬的那天,陈皮阿四把自己关在屋内整整一个月,行为十分反常。从这些举动就能推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陈皮会对陈文锦那么好,还教她武
2020-02-24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话说有人说这个年轻人啊不能总是去寺庙啊,这样的话小编也听说了不少了,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啊,这背后还是有很多故事的呀,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能经常性的去施庙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2020-02-24说到蝙蝠大家应该知道的还是异常的恐怖的,最近很多人说了其实有的时候还是会被蝙蝠咬的,一些地方蝙蝠会不小心就飞到家里面了,所以很多人都问了,这个蝙蝠被咬了有感觉吗?还有蝙蝠咬完后的牙齿印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
2020-02-24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原始人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原始人到底是怎么去怀孕和生孩子的呢?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一起来分析分析。
2020-02-24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圆周率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圆周率好像非常的诡异啊,其实小编没怎么听说过诡异了,但是仔细的一分析竟然发现了一些其中的秘密了,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说一说圆周率的诡异现象吧,看看圆周率3.14的诡异秘密可怕之处到底在什么地方吧。
2020-02-24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tōng。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
◆你知道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的生平过得如何? ◆你知道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你知道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你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不是莽夫,详解张飞的才华 ◆你知道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期成天沉迷于酒色 史官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导读: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
◆你知道嫦娥玉兔桂花树故事,相关传说给大家介绍介绍 ◆你知道月球上的女尸是嫦娥吗?很显然不是了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含多个版本) ◆你知道逢蒙杀羿的故事简介 逢蒙为什么要杀死后裔 ◆你知道后羿的故事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导读: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你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那么他的皇后是谁? ◆你了解刘备借荆州的真实过程是怎么样的? ◆你了解刘备是如何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的? ◆你了解历史上袁绍为什么会愿意放刘备走?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你知道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 ◆你知道历史上车臣活割俄罗斯士兵头是真的吗? ◆你知道二战是谁救了中国?有太多太多 ◆你知道世界十大禁用武器有哪些?一个比一个可怕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表达的什么意思?附全诗翻译和典故 ◆晚夜微雨问海棠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晚夜微雨问海棠,暗香蚀骨话离殇全诗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穿厚就行了 ◆蒙古人西征白人妇女描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