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TOP星球历史网,为您展示全球历史知识 / 清朝 / 三国 / 明朝 / 唐朝 / 汉朝 / 古代 / 宋朝 / 曹操 / 诸葛亮 / 刘备
logo
您的当前位置:TOP星球历史网 > 历史解密 > 闻仲已经身死,为何封神的时候却不乐意呢?

闻仲已经身死,为何封神的时候却不乐意呢?

时间:2021-08-24 11:34:56来源:互联网阅读:213

  我们都知道,《封神演义》中的闻仲,是商朝太师,所以也有人称他为闻太师。他是纣王父亲临终时给纣王指定的托孤重臣。其在商朝地位显赫,同时为人又刚正不阿,所以就连纣王也对他忌惮三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星空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闻仲除了是商朝太师的身份外,他还是截教中人,他法力高强,在凡间几乎是少有对手。其和姜子牙对战,一个是太师,一个是丞相,可谓地位相当。他的雌雄鞭虽然不如姜子牙的打神鞭,但他的修为却要比姜子牙高。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闻仲不仅法力高强,重要的是他对商朝忠心耿耿、忠义无二,在商朝危机四伏、岌岌可危之际,闻仲东征西讨、百战不殆,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维护着商朝天下。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闻仲稳商朝江山、镇殷商气数,在朝中威望甚高。再则因为他是截教门人,同时人缘也好,为保商朝,所以截教弟子纷纷下山,结果却难逃封神之难。闻仲虽忠心耿耿,但敌不过天数,最终战死于绝龙岭。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后来武王伐纣成功,姜子牙归国封神,因闻仲位极人臣对商朝忠心耿耿,再则其格贞洁高杰。所以他被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带领雷部二十四正神,兴云布雨,诛逆除奸。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在书中闻仲被封神时,他确实不乐意。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姜子牙封神时,其他人受封时都是到台下跪听,而闻仲却不是,书中是这样写的: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只见闻太师,毕竟他英风锐气不肯让人,哪里肯随柏鉴?子牙在台上看见香风一阵,云气盘旋,率领二十四位正神,径闯至台下,也不跪。子牙执鞭大呼“雷部正神,跪听宣读玉虚宫封号”,闻太师才率众跪听封号。”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由这段可以看出,闻仲心里确实是排斥封神的,他不仅带着二十四雷部正神直接闯到台下,而且也不跪,说明其是不服气,只不过此时他已经身死,封神是唯一的出路,所以虽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接受了。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那闻仲为什么不愿意呢?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首先,因为闻仲是商朝太师,在商朝地位显赫,连纣王都对他忌惮三分,所以他自身就有很强的精神力量和英风锐气,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英风锐气也不会轻易服人。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其次,闻仲对商朝忠心耿耿,他东征西讨、百战不殆,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巩固商朝天下,除对周军交战外,其他几乎是百战百胜,然而后来还是被姜子牙、被周军灭了。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他一心效忠的商朝灭亡了,他是先帝的托孤重臣、是纣王的辅佐大臣,如今商朝灭亡了,试想一下以他的脾气,又怎么会乐意呢!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最后,姜子牙是主持封神的,但闻仲和姜子牙本来地位相当,闻仲是商朝太师、姜子牙是周朝丞相。闻仲是截教,姜子牙是阐教。闻仲有雌雄鞭,姜子牙有打神鞭。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他们两人交过手,论兵器雌雄鞭是不如打神鞭,但论修为,闻仲却比姜子牙厉害。对于闻仲而言,他认为姜子牙就是仗着兵器,不然也不是自己对手。如今却要听姜子牙宣读封号,他自然不愿意。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当然,不愿意归不愿,现实却是不容他拒绝,所以在姜子牙拿着打神鞭大喝之下,闻仲还是老老实实的接受封号了。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FSv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TOP星球历史网标签: 商朝,闻仲 上一篇: 商朝气数已尽,为何闻仲仍然忠于纣王呢? 下一篇: 赵公明算是闻仲的师叔,为何闻仲却称之为道兄呢?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看剧学史 / 华夏历史 / 世界历史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回到顶部